重庆市万州一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机杼(shù) 酝酿(yún) 誊写(ténɡ) 不事稼穑(sè) B. 赝品(yàn) 央浼(miǎn) 编纂(zuǎn) 鲜为人知(xiǎn) C. 瑰丽(ɡuī) 盥洗(ɡuàn) 邑庠(xiánɡ) 山川相缭(liáo) D. 癖好(pǐ) 愀然(qiū) 城垣(yuán) 命运多舛(chuǎ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烦躁 帐簿 佳肴 惊惶失措 B.端详 蛊惑 扭扣 暗然失色 C.惦记 荟萃 踉跄再接再厉 D.惆怅 砧板 赔偿 哀声叹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考试前,老师冠冕堂皇地给我们讲了讲考试范围。 B.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就职演说那天,他经过精心准备后,粉墨登场。 C.当年他独闯天下,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创下了这份家业。 D.在接到舞会请柬后,玛蒂尔德知道这样寒酸的打扮不足以让自己登堂入室,于是她决定向自己的朋友借首饰。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人类对新千年的和平祈祷犹在耳畔,然而战争这一阴影又一次升腾在人类头上。所以,在全球异口同声谴责恐怖主义罪孽时,许多国家同时___了各种反战示威。 ②加拿大政府最近开始发起一项新的运动,___家庭关掉电视,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没有希望的小屏幕前,应该去户外活动。 ③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___能力,糊糊涂涂做了文学作品的俘虏。 A.爆发 敦促 鉴赏 B.暴发 督促 鉴别 C.暴发 督促 鉴赏 D.爆发 敦促 鉴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的新闻报道了北川群众在清明节这天返回老县城祭奠亲人,寄托哀思。 B.熊猫金卡银卡的推行极大地激活了成都市旅游行业,清明小长假来到熊猫繁育基地的省内外游客大约有6.8万人次左右。 C.我国山水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国宝。 D.正在摩洛哥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埃及连续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向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发去慰问电,对受伤人员及受害者亲属表示慰问。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多嘴,克罗旭。—— 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B.这种破马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C.那人一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D.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 B.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更近于诗体。但诗与赋毕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C.《红楼梦》以林黛玉、贾宝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在古代文言小说的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D.《项链》的作者莫泊桑、《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契诃夫和《守财奴》的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都以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享誉世界文坛。 二、(12分,每小题3分) 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文化的根本性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8.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9.对画线句子中“自觉”和“自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自在”指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B.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 C.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D.雅文化因为它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俗。 10.下列对“(礼)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大的改变的观念意识。 B.礼最充分、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C.礼是上层社会为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标准。 D.礼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向四方扩散。 1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已经对立。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①,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参子窋擢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太史公曰:百姓罹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注释】刻深:苛求细枝末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微:年轻 B.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任命官职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让:责怪 13.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之二虫又何知 C.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 D.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当官后,曾与萧何不和,但萧何却不计前嫌,推荐曹参接自己的班当丞相。事实证明,曹参当政后的一系列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很受后人称道。 B.曹参任丞相后,不仅自己无所事事,日夜喝酒,而且在下属来进言规劝时也叫人喝酒,使人开不了口,无法劝谏。 C.曹参的行为引起了惠帝的担心,私下要曹参的儿子曹窋加以劝谏,不料其儿子却被曹参严厉教训了一番。 D.曹参与惠帝的对话打消了惠帝的疑虑,使惠帝认可了曹参的做法,但曹参最终还是被惠帝体面地罢了官。 第Ⅱ卷 四、(21分) 1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百姓罹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⑴首联中的“凉”字写出了诗人特有的感受。请结合内容简析全诗是如何写“凉”的。(3分) 答: ⑵有人说,本诗颔联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说二者的相同点。(4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三顾频烦天下计, 。 (杜甫《蜀相》)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 (秦观《鹊桥仙》) (4)李贺在《李凭箜篌引 》中用“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形象诗句,写那美妙绝伦的乐声的感染力。苏轼《赤壁赋》形容洞箫声悲伤感人,让鲛龙起舞,让船上被抛弃的妇女哭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臣生当陨首, 。 (李密《陈情表》) (6)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7)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