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在这个浮躁鄙俗风气充斥文坛的时代,先生知人论世的高度真是高山仰止、不可企及了。 D.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B.健康休闲是一种以恢复身心健康状态、丰富生活、完善自我为目的的闲暇活动。 C.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22、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著名学者程教授来温州某学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吴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程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A. 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 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 这既是学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 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23、下列文学常识连线对应正确一项是( ) A.斯特林堡——巴西“继马尔克斯之后,最受世人欢迎的拉美”作家——《炼金术士》 B.伍尔芙——意大利“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墙上的斑点》 C.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黎圣母院》 D.马尔克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百年孤独》 2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二)答案 1、小说是在告诉读者正是清兵卫的独具慧眼和天才造就了儿童天性和禀赋在成人否定中的胜利。(或:显示了清兵卫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反衬出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这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暗示和讽刺,能引起读者的深层思索。同时,交代葫芦的去向也是整个情节的一次摇摆,使情节到达了一个新的高潮,体现了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高超技巧。 2、(示例)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或: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天赋是不应该的,应该尊重孩子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或:清兵卫执著的精神又有了新的追求,象征了个性解放的曲折胜利;新的爱好仍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的,蕴涵了新的矛盾:追求个性解放的过程往往是曲折艰难的。 3.阿隆的问话充分表达了他在情感上对兹拉特的依赖,看似简单的“咩-咩-咩”声从情感上慰藉了处于孤独中渴望交流和关爱的阿隆。这里的对话充分表现了阿隆和山羊之间亲密的情感。(2分) 4.(示例)第一句 谁要你在这种天气里把我带到这里来呢?(我们好象很倒霉哦。) 第二句 是啊,多亏了这草垛,不然我们几乎就命丧荒野。(别担心,我会给你奶吃的。) 第三句 不用担心,我们是能够战胜暴风雪,渡过难关的。第五句 是的,我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我们永远不分开。(4分) 5.外边是严寒的环境,作者用这温暖的词汇,表达阿隆的幸福之感。或:写出草堆给人的感受,也烘托了阿隆他们侥幸找到避难所后欢欣喜悦的心情。(2分) 6.延迟法。这种“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充分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3分) 7.(3分)把“猎枪”这种凶恶的意象比作生活味极浓的“烤肉的铁叉”,体现了作家丰富的想像力和无拘无束的联想力,这种比喻联想的实质,暗示了自由精神对战争阴霾的反抗。8.生机勃勃,和谐欢乐,没有对战争的恐惧,如同避难的诺亚方舟。 9、表达了让敌人自己灭亡,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的卡尔维诺的理想。 10、D 11、A 12.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宁)娜》 13.《尤利西斯》 《追忆似水年华》 14.《城堡》《变形记》 15.白桦派 川端康成 16.博尔赫斯 马尔克斯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7、A.轮辐,奕奕,戛然而止,浮想联翩 18、B.抱怨,以德报怨,山清水秀,各行其是 19、B.(“时间”是概念的总称,也可以表示一段或某一点时间,“瞬间”指极短的时间,从“被埋没前最后”可以看出,此处应是“极短的一段时间”,故为“瞬间”。 “效劳”含有自谦语气,语句是以第三人称陈述客观事实,应为“效力”。 “归属”一般不能与“于”连用,故此处应为“从属”。B项为本题正确选项。) 20、A 21、B【解析】A项,成分残缺,“同行”缺少介词支配,因此在“和”字前加“与”;C项,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你”;D不合逻辑,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 22、B 23、D 24、A 解析:考察对语境的体会。时而在水上遨游对应时而在岸上嬉戏,则排除B,C。然后根据语境得第五句和第二句搭配,故选A。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