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2分) 一、(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倜傥(tì)深邃(suì)栈道(zhàn)东渐于海(jiān) B.徇私(xùn)篡权(cuàn)缧绁(léi xiè)讷口少言(nà) C.巡狩(shòu)陂池(bēi)衅社(xìn)力能扛鼎(gāng) D.谮言(zèn)诌媚(chǎn)狎侮(xiá)稳操胜券(quàn)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壁龛愤懑磕磕绊绊抵掌而谈 B.佝偻谛听缠绵悱恻不瘟不火 C.摩挲缱绻垂拱而治卷帙浩繁 D.整饬媲美浅尝辄止融汇贯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锁感冒。”这可不是耸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 B.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C.这支股票自上市以来一路狂跌,势如破竹,近期股价虽有所反弹,但严峻的形势仍使股民备受煎熬。 D.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享有盛誉的香港歌手“四大天王”那极具磁性的歌声如空谷足音般美妙动听,使众多歌迷如痴如醉,为之疯狂。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B.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C.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日文版《南京大屠杀》完整收入了原作所附43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同时时代出版社还出了一本点评解读张纯如原著的书,其中包括译者巫召鸿对原著的注释。 D.随着2008奥运会的迫近,全球聚焦北京,但根据台湾《远见》杂志近日所作“两岸交流大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居然有超过44%的民众,不知道今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二、(6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在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也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基本上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经”与封建社会相始终。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国语》中也约略可见。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这样驳杂的思想体系,也使得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论大骨、论楛矢等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 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5.“《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 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 疑。 6.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 )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主要工具。 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 书。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来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三、(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敬翔,字子振。太祖(后梁朱温)补以军职,非其所好,乃以为馆驿巡官。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太祖春昭宗自岐还长安,昭宗召翔与李振升延喜楼劳之,拜翔太府卿。 太祖已破越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和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归而忿躁,杀唐大臣几尽,然益以翔为何信任。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太祖即位,以唐枢密院故用宦者,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迁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为崇政使,拜翔中书侍郎、同中学门下平章事。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翔曰:“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 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事,今急矣,勿以为怼,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老奴尔,事陛下如郎君,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近,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宗召翔与李振升延喜楼劳之升:登 B.多称疾,未尝省事省:懂得 C.有诏洗涤,将朝新君洗涤:赦免、免除 D.翔夜止高头车坊止:住宿、栖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宜持重以养威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卿其教我当安归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不忍见宗庙之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敬翔为梁尽忠的一组是( ) ①太祖欣然,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②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 ③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④若得乏材,愿得自效 ⑤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 ⑥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 A.①②④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非常器重敬翔,既因为他的才能与勤于国事,也因为敬翔有要当的劝谏技巧。 B.敬翔认为自己追随先帝三十余年,而末帝待他只如朱家的老奴,同谋划策,但自觉皇帝不会听从他。 C.敬翔在末帝时实际上已被弃用,他曾上书以求自效,但没有结果。后梁危急时,末帝才想起他,但他已无力匡救。 D.敬翔批评李振枉为丈夫,而不知死节,自觉无面目再入后梁皇朝的国门,而自杀身 亡。 第Ⅱ卷(非选择题,98分) 四、(22分)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 (2)朕居常忽卿事,今急矣,勿以为怼。 1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秋词 行秋 (刘禹锡) (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 14.补写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内容。(任选三题,6分) (1)然我 , ,起以待士,犹恐先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2)其身正,不令而行; , 。(《论语•子路篇》) (3)不愤不启, ,则弗复也。(《史记•孔子世家》)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五、(8分) 1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报道的主要信息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