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科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 ①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 ②乌篷船配上毡帽,更兼双脚划桨,手中甚至还擎着一只酒碗。能在水中如此自由而又有这种特色的,大概谁都会立即想到绍兴。 ③乌篷船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也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乌篷船一丈余长,用材轻薄,必要时两个人头尾一扛,就可以让它在岸上行走。其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着竹叶,再涂以黑油,与船体的黑漆浑然一体。 ⑤乌篷船虽小,但不易翻覆。舱中搁板成平底,铺草席,备枕头,甚至还有毛毯。无论捕鱼还是用于交通,或泊,或行,烈日也好,下雨也罢,总归是一派闲雅。 ⑥就最原始的使用功能而言,乌篷船已经算不得如何的重要。但在它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的同时,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起来。它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一种风情,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交通工具,它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然而正是这种漫不经心的散淡所弥漫出来的况味,才堪称乌篷船当下的神韵所在。 ⑦到了古鉴湖就总少不了乌篷船。乌篷船可以放在西湖,可以放在太湖,可以放在玄武湖,可以放在大明湖,然而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了的本土意识。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乌篷船的清净孤高,也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⑧一叶扁舟,数扇乌篷,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上是何等地轻松。那船帮,那坐板,极具有平民意识,伸手便可掬起一捧水来,这就是与大自然的亲近。 ⑨乌篷船轻盈灵巧,却偏要用浑黑来打扮自己;乌篷船固然一副老气横秋,骨子里却是十二分精巧。这是朴貌与慧心的统一,也如旧棉袄轻裹着一个灵气外溢的俏女子,在反差上就能令人会心一笑。 ⑩乌篷船出现于数千年前,数千年后还继续存在着,相信西方古老的船只极少有这样的幸运。其在世界舟船史上所占据的分量或许微不足道,但其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对其自身生命挽留与延续的坚忍,却是不能不令人敬佩的。 ⑾乌篷船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参与中国曾经拥有过的远洋船队出海,更没有出没过大西洋或太平洋的荣耀。它是本土的、地域的,甚至是草根的,但也正是这种僻居一隅的固守才更具有特产的意义。 1、对“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乌篷船轻盈灵巧、不易翻覆,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B.一提到乌篷船,人们就会想到绍兴,它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 C.乌篷船的精神层面丰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 D.乌篷船僻居一隅的固守使它具有本土性和草根性。 2、文中“漫不经心的散淡"所指的一项是( ) A.乌篷船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 B.作为交通工具的乌篷船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 C.乌篷船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 D.无论是用乌篷船捕鱼还是用它交通都能享受到闲雅的情趣。 3、乌篷船放在其他地方“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对这句话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篷船的清净孤高,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B.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 C.乌篷船只有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才能显示出与大自然的亲近。 D.乌篷船只有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方能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9题。(21分) ①世民,高祖次子也。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②高祖已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南。老生兵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破之。 ③刘武周据并州,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得兵三万而破贼。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 ④赞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选自《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有删节)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 从:跟从 B. 文静坐李密事系狱 坐:因……犯罪 C. 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 次:驻扎 D. 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致:达到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 ①乃因裴寂告高祖 ②因击沛公于坐 C. ①会天久雨,粮且尽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 ①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6、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与“由汉以来未之有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 蚓无爪牙之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宗善于审时度势,结交豪杰。在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事逃命的时候,太宗把他们藏起来;同晋阳县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曾经晚上到狱中探望。 B. 唐兵向西征战,要到霍邑时,天气不好,下了很久的雨,高祖准备回太原。经太宗多次劝谏,使高祖省悟,采取补救措施,终于攻下霍邑。 C. 高祖害怕刘武周等,下诏由河东退守关中。太宗认为不能丢弃河东,他与部队两天没有吃东西,忍受饥饿,仍坚持行军作战,最终使刘武周逃到突厥。 D. 在攻击宋老生的时候,太宗和柴绍在南面。宋老生的部队靠近东边高祖的部队,迫使高祖的部队后退。太宗从南边冲下山坡,分兵将对方的军队冲成两段,同时袭击敌人的阵后,使宋老生兵败逃走。 8、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太 宗 谏 曰 义 师 为 天 下 起 也 宜 直 入 咸 阳 号 令 天 下 今 还 守 一 城 是 为 贼 尔 高 祖 不 纳 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3分) (2)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0、诗中“春江正渺茫”写的是眼前之景,但这寻常之景与“君去”寻常之事联系在一起,却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4分) 11、从形象勾画和抒情方式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末句“天涯一望断人肠”。(4分) 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8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斯已矣。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3) ,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不知西东。 乙 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请在答题卷上你所选的题号前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小说,回答13—17题。 酒婆(有改动) 冯骥才 ①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②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③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④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⑤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⑥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⑦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