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可爱的孩子们,温家宝脸上就浮现出了微笑,加快脚步走到他们中间,在一张张小课桌前俯下身去亲切询问孩子们的情况,鼓励他们要坚强。温家宝动情地说:“同学们,我又来了。很高兴,现在你们又有了学习的地方。今后生活的道路还很长,你们必须学好本领,克服困难。相信你们会坚强起来,会成长得更快、更好,更懂得生活,更懂得奋斗。还是那句话,把家乡建设好,把祖国建设好,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温爷爷好!”孩子们齐声喊着。 一个小学生手里拿着一条红领巾走过来,温家宝微笑着低头请他戴上。戴着红领巾的温家宝面向全体同学,神情凝重地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遇难的同胞们行个礼吧。”说完,他将右手举过了头顶,孩子们也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 下午,温家宝来到彭州市小鱼洞镇的一个简易的“帐篷教室”,黑板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家”字。温家宝告诉孩子们,家有小家,也有大家,“大家”可以大到整个灾区,还可以大到一个国家。他随即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字“爱”,告诉孩子们要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同学之间要互助友爱,在地震面前尤其要有爱心,要顽强不屈,更加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05月24日,有删节 )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讯往往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本篇通讯虽然重于记叙和描写,但是同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温总理在北川中学、北川中学临时学校、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小鱼洞镇的一个简易的“帐篷教室”看望复课学生的事实。 C.“温家宝目光注视全场,伸出左手放在胸前”是形体语言,是对他说的“我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把这次地震作为一堂生动的课,铭刻在心,铭刻一生,永不忘记”的有力补充,能够让听众加深印象。 D.温总理的讲话主题明确,很有气势,坚定的语调、亲切的话语、诚恳的交谈使得他的讲话富有鼓动性和教育意义。 16.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温总理对同学们有哪些希望。(6分) ▲ 17.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8日刊登署名文章说, “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你是否认可这种评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总理形象的理解。(6分) ▲ 七、作文题(7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一次,意大利《机会》杂志社记者采访比尔•盖茨,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你是怎样想到不等大学毕业就抓住“机会”离校创办微软的? 你对这个发展机会有多大把握?你依据什么来断定它就是“机会”? 你怎么看“机会”对人生和事业的影响? 比尔•盖茨是这样回答的:最近我母亲病逝,我深感对母亲的孝顺是不能等待的;一个企业家回报社会也不能等待,投入慈善事业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比尔•盖茨的回答,似乎与记者的提问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比尔•盖茨真正回答了什么是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什么是我们最需要抓住的机会。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以“人生是最不能等待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A.jiè/jí,tāng/shāng,huáng;B.lòu/lù,guǎng/kuàng,jiě;C.luò/là,chāi/chā,mó/mú;D.jū/ jǔ,zhàn/diàn,liáo。 2.B 【解析】A.望文生义。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到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B.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C.对象不当。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D.褒贬不当。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3.(1)故事引发人的共鸣、回味;(2)音乐震撼人的心灵;(3)本土文化特色浓厚。 【解析】属“筛选信息”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写的主要内容。2.分层 次,明确主要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题中要求“不超过15个字”,答对 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4.雨声轻灵,像黄昏里荷尖上栖着的蜻蜓的亮翅;雨声清脆,像山沟里柳荫下的溪水激石;雨声舒缓,像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 【解析】属“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题型。1.三个句子,句式一致且本体、喻 体搭配合理得5分;2. 句式一致,有一个句子本体、喻体搭配合理得2分,两 个句子本体、喻体搭配合理得5分。 5.D 【解析】D.略:大略,差不多。 6.C 【解析】①表现燕凤明晓经书之理。④写苻坚对燕凤的遗赠。 7.B 【解析】B.“吹嘘”说法不当。 8.(1) 如果按照当时数量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 (2) 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人来辅助他。。 (3) 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 恩大德啊! 【解析】(1)要点:以、推、尽。(2)要点:遗、冲、辅。(3)要点:长、立、判断句 参考译文: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广泛阅览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字,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受聘。当昭成帝派大军围困代郡。对代郡的人说:“如果燕凤再不肯来的话,我将要让兵士们屠城。”代郡人十分恐惧,便把燕凤送到军中。昭成帝用贵宾的礼节对待他。后来又封他为代王的左长史,参与处置国家大事。燕凤又以经书教授献明帝。 他曾经作为使者前去见苻坚,苻坚问燕凤:“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答道:“他宽和仁爱,谋略高远,是一代雄主啊!经常有并吞天下的大志。”苻坚问:“你们这些北方人,没有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兵器,敌弱就进,敌强就退,怎么能够兼并天下呢?”燕凤说:“我们北人强壮彪悍,上马时手中拿着三种兵器,奔跑如飞。我们国君雄俊过人,征服了北方。现有精兵百万、号令整齐统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等的拖累,轻装行军,迅疾如飞,能向敌人取得各种资财。这也就是南方常感疲弊不堪而北方常常战胜的道理。”苻坚问:“代国现有多少人马?”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战马一百万匹。”苻坚说:“你所说的人数还差不多,战马数就说得太多了。”燕凤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把全川都塞满了。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广燕凤回代国时,苻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说:“代主初崩,臣子们或离或叛,遗下的孙子年轻,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其国中的别部大人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又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向有深仇,这一来势力均衡,谁也不能首先发难,可以说是防御边患的上策啊!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苻坚答应了,燕凤立即回到代国。 9.(1)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任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和秋天一般。 (2)三、四两句因情感物,以物体情,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嘲哳难闻。 10.⑴吾将上下而求索 ⑵大礼不辞小让 ⑶秋月春风等闲度 ⑷猿猱欲度愁攀援 ⑸潦倒新停浊酒杯 ⑹其翼若垂天之云 ⑺奉命于危难之际 ⑻绝知此事要躬行 11.⑴梨花的温婉恬静、圣洁纯粹、清雅高贵,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发挥着恒久的魅力;⑵梨树在漫长的岁月衍行中,抵御着风雪雷霆,见证了民族的兴衰。他们的根深入人生、自然、历史,它们的情感凝聚着人类心灵的信息;⑶梨花落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 【解析】按点得分,三点,每点2分。 12.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含义: ⑴现代社会价值取向讲求快速多变,造成了现代人的心浮气躁与急功近利;⑵历经沧桑的梨花,仍焕发出勃勃生机,表现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通过对比,突出梨花的恒久之美。 【解析】手法2分,含义两点各2分。 13.⑴真实自然,符合我的主观认识。⑵看到满眼美丽的梨花,喜悦之际自然担心其失去、凋零,因而心情由喜悦变为惆怅,然而又想到花落后有果实,有秋天的希望,也就不惆怅了。⑶这样结尾清楚地展示了梨花的未来,很好地扣住了标题中的“恒美”。 【解析】第一点1分,后两点各2分。 14.⑴以歌喻梨花,梨花似一首古老的歌,愈久愈香;⑵以爱情喻梨花,梨花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愈久情愈浓;⑶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⑷总结前文,形象地写出了梨花的圣洁与纯粹之美;⑸呼应第四段结尾,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意对即可) 【解析】内容和结构各3分。 15.B 【解析】从文中“第二次来到正在清理场地、进行卫生防疫的北川中学”看,“北川中学”是废墟,没有复课的学生。 16.①懂得生活,懂得面对生活的坎坷和困难。②懂得感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报答、帮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③要坚强,懂得奋斗,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④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同学之间要互助友爱,在地震面前尤其要有爱心。⑤要顽强不屈,更加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重建家园。 【解析】答对4点得5分,答对5点得6分。 17.认可。我们的总理身上有很多独特的品质,这些品质是其他国家政要难以效仿的。(1分)①为灾区事务不辞辛劳的公仆形象。②具有民生思想关注民生,关注灾区学生,与人民心心相印的领导人的形象。③坦诚、自信,灾难面前,从容指挥,坚定同学们的信心的总理的形象。④亲切,和善,诚恳,充满深情、善于和学生交流的“温爷爷”的形象。⑤借助现实问题,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感恩等思想教育的“好教师”形象。⑥乐观,坚定的中国领导人的形象。(6分) 【解析】(答对1条得1分) 18.参见近两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52分切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