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第八课 “周而不比”课后练习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八课 “周而不比”课后练习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矜持(jīn) 不侮矜寡(qīn) 人焉廋(shōu)
    B、事君数(shuò) 数落(shǔ) 便辟(bì)
    C、便佞(biàn) 便捷(piàn) 躬自(gōng)
    D、厌恶(è) 能恶人(è) 便佞(nì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君子矜而不争(斗争) 朋友数(频繁)
    B、不以人废言(废弃,拒绝) 以直报怨(正直)
    C、人焉廋哉(躲藏) 忠告而善道之(方法)
    D、友直,友谅(善于谅解) 以友辅仁(辅助)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该讨论的要抓紧讨论,不要言不及义、推托扯皮!既然是该办的事就不要等!就不能慢!
    B、以德报怨的中国人民没有报复日本战犯,而是从改造一个人丑恶的灵魂出发,去将昔日的魔鬼净化成一个真正的人。
    C、我党一贯主张不因人废言,我党从来没有说过,某人出了一本有争议的书就剥夺他说话的权利。现在改革开放已将近30年,社会开放程度与过去有天壤之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今天可以得到很好的贯彻。
    D、君子周而不比,你也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不要老盯着周围的人比,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是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群而不党 各于其党 党同伐异
    B、比而不周 比肩而立 鳞次栉比
    C、视其所以 以德报怨 以言举人
    D、善与人交 无乃尔是过与 唯求则非邦也与
    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唯仁者能好人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C、忠告而善道之 D、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6、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不患莫己知
    A、何以报德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D、甚矣吾衰也
    7、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
    A、友便佞 B、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久而敬之
    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C )
    A、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B、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人的过错,各自取决于他所属的类别。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具有仁德了。
    C、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一帮人住在一起,谈的没一点正经事,只喜欢卖弄小聪明,很难与他们结交。
    D、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晏平仲善于跟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下列词句在文中全部构成一一对应(相反)关系的一项是( B )
    A、周而不比——比而不周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B、好人——恶人 以德报怨——以德报德
    C、以言举人——以人废言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D、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0、下列文句的理解,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D )
    A、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人和言不同。好人可能说坏话,坏人可能说好话,同一个人的话也有好有坏,所以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
    B、“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C、“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表明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很恰当。
    D、“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同正直的人、能体谅别人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这是孔子认为交朋友应该有的道德底线。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1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崇乐以从嗜欲(通“纵”,放纵) (2)不阿党(迎合)
    (3)薄身厚民(节俭) (4)以谢于百姓(道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景公自为/道在为人 B、故天下皆欲其强/以谢于百姓,其可乎
    C、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侵大国之地 D、小国不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3、“晏子知道”,“知道”指的是 懂得治国的方法。
    14、按墨子的说法,晏子治国的最高准则是 道在为人,而行在失己 。
    15、翻译下列句子。
    (1)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
    靠武力去劫夺别人财物,靠人多势大去威胁别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