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请谈一谈“剩一树柳弯腰”中“剩”字的妙处。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句句和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2)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闺塾》选自 ,作者是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一株玉米的人生 冰山雪莲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人不是经历了一番坎坷?万物生灵,谁的一生又会是一帆风顺的呢?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罢了。 你看,那田间的一株株的玉米幼苗,不也是农人精心播种下去的吗?看它们安静的享受着阳光雨露,我想:它们的一生应该是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的吧? 不!细想它们一生的经历,每一阶段又何尝不是经历了一番苦难呢? 尚是种子时,它们中间有的就被筛选出来,被无情地丢弃。优胜劣汰,大自然的法则永远是残酷无情的!那么,被选中的种子是否就一生万事大吉了呢? 不!你看那嫩绿的幼芽儿旁边,不是有一粒种子在默默地哭泣么?它籽粒饱满,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熠熠的光泽。谁能不说它是一粒优秀的种子呢?而如今,就因为农人的一个疏忽,它成了大地的弃儿,艳羡地看着昔日的同伴伸展着稚嫩的双臂接受大自然的恩泽,而自己却只能永远生活在同伴的阴影下,在孤寂的时光里呜咽!这一切难道是它的错? 那么,有机会发芽的种子该是命运的宠儿了吧? 不!当它们生长到大约二三十厘米的时候,农人们要再一次执行优胜劣汰的法则。一株株比较赢弱的玉米幼苗被生生的连根拔起!刹那间,我仿佛听见一声声因锥心的疼痛而发出的痛苦呻吟,一声声哀叹命运不公而发出的呐喊!是啊,它们并不都是羸弱的,枯黄的,它们中也有茁壮的,优秀的,可是,他们又能向谁去讨回公道呢?怨它们的位置不符合农人的要求?可那位置恰恰就是农人给的呀! 那么,有幸被留下来的幼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不!它们将接受更多的考验!洪水、干旱、冰雹、蝗虫……将像猛兽一样时时肆虐的对待每一株幼苗!苗儿们要时时紧紧的抓住大地母亲的衣襟,稍有不慎就会被彻底击倒,而且永远不得复生! 难哪!那么,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坎坷,最终结得累累硕果的玉米们该是最最幸运的了吧?是的,它们是幸运的!你看,它们在秋目的阳光照耀下,露出金黄的笑脸,自豪地站在秋风中纵情歌唱的幸福模样,的确让人感到欣慰。可是,另一种不幸在别处悄悄地窥视着它们呢! 收获的季节到了!虽然一穗穗玉米幸福地被农人收仓,但是,在田涧地头,仍会有一些玉米被人遗漏。它们像仓中的玉米一样金黄,一样颗粒饱满,一样历经风雨,一样历经沧桑。可现在,只能在孤寂的秋夜里无奈的呜咽,在渐冷的秋风中无声的长叹,在凄风苦雨的侵袭下慢慢的腐烂!这,就是一株玉米的人生!经历了种种坎坷与磨难最终达到了成功彼岸,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应谈是幸福的,幸运的了。因为还有那一样历经风霜而最终以悲剧形式离开的人们。 这,就是命运!强,是因为有弱相比较;幸,是因为有不幸做陪衬! 其实,人的一生如果真的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哀呢?就像蜂蜜喝多了就不觉得甜一样。只有经历了许多波折,品尝了人生百味,人生道路上的风景才会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人生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深度广度和厚度!不管结局如何,我努力过,我争取过,我奋斗过,我不仅走过、路过,还深深地悟过!我的人生了无遗憾就不愧来人世间走一遭! 19.分析第一段的含义及作用(4分) 2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可现在,只能在孤寂的秋夜里无奈的呜咽,在渐冷的秋风中无声的长叹,在凄风苦雨的侵袭下慢慢的腐烂! (2)人的一生如果真的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心想事成,有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哀呢? 21.请概括玉米一生可能遇到的不幸。(4分) 答: 22.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一株玉米的人生”给你人生的启示。(6分) 六、(9分) 23.右图为“北京排队日”活动的标志牌。仔细观察,用简明的文字介绍一下标志牌及其含义。(3分) 24.仿照示例,写句子(不要求句式完全相同)。(3分) 光明说,把黑暗拧成一根灯芯,以满腔的热情将它点燃,路途再艰难,也不黑暗。 美好说,把丑恶碎成一堆烂泥, 。 宽容说, , 。 25.把所给语句组成一段话,填入横线处,使之前后衔接。(3分) 从吉林市乘车出发前往长白山,刚出市区,一幅巨型的东北立体风景美图便缓缓铺开来。这里的山既不像秦岭山脉的崇峻高险,也不似黄土高原的苍茫荒凉,而是一座座逶迤连绵, 绿色晕染了这幅画卷的主色调,让人倍感清新。 ①勾勒出舒缓优美的曲线。 ②一垄一垄,一片一片, ③绿油油的稻田, ④而此时起伏的山峦也变成了绿色的波涛一般。 ⑤与远处山上葱郁的树木青草连在一起, ⑥汇成了绿色的大海, 答:顺序是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苏格拉底和克拉苏相约分头到很远很远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度去讲学。许多年以后,他们相遇了。他们发现,那个国度实在是太远了,走上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 卡拉苏懊悔地说:“我竭尽全力地向那个国度奔跑着,它却是遥不可及!我不仅没有传播自己的知识和学术,更没有欣赏到那醉人的美景……这,太令我失望了!” 苏格拉底却说:“一路上我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交谈,无形中也传播了自己的思想,同样也学会了很多新知识。虽然我没有到达我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地,但也没有忘记欣赏沿途的美景。”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下学期试题石家庄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A (罪愆qiān 侦察zhēn) 2 C (高朋满座) 3 B 4 A ( B望文生义。朝不保夕:形容情况危急;C搭配失当。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D 用错对象。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播迅速。 ) 5 C(A“明确的爱憎分明倾向”重复;B“选择、加工、提炼” 语序不当; D“价值低廉”,搭配不当) 6 B(《红楼梦》为文人创作) 7 A(“工蜂的生命隐含着自私自利性”错误) 8 B(A 只有吃了蜂王浆的幼蜂长大以后才能成为新一代蜂后;C遗传基因不能驱使工蜂分泌蜂王浆;D因果关系错误) 9 D(“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不科学”绝对化) 10 B (A而:连词,表假设;连词,表修饰。B具:动词,准备。C危:形容词,端正;形容词,高。D: 虽:连词,即使;连词,虽然) 11 D(①名词作动词 ②形容词作名词 ③动词的使动 ④名词意动 ⑤名词作动词 ⑥名词作状语 ⑦名词作状语 ⑧名词作状语 ⑨名词作动词 ⑩形容词的使动) 12 C(A穷:处境艰难 B告诉:申诉 D适:享受) 13 D(写:描写,摹画) 14 C (②⑥均能从侧面表现) 15 A (“为《诗经》中几首诗谱曲”错误) 16译文 (1)(王维)于是拿出诗卷。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啊!”(因,习讽,乃各1分,共3分) (2)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他服药假装不能说话。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他被逼迫至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在普施寺。(陷,为所擒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17(1)①对比,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过去风景优美,人群熙来攘往,如今行人稀少,冷冷清清。通过今昔对比,突出环境的无限凄凉和作者内心的感伤。②寓情于景,以“夕阳残照”的冷清来写内心的悲凉,以“一树柳”的孤独,来写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哀思。(手法、分析各1分,共4分) (2)①一个“剩”字,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②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更贴切的表达了唱曲人的故国情怀。(每点1分,共2分) 18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警世通言》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牡丹亭》 汤显祖 (每空1分,共5分) 19含义及作用: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都会经历一番坎坷;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对人生有美好的愿望。(2分)文章开头交代了作者的基本观点,总领全文;与结尾照应(倒3段),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0(1)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说明被人遗忘玉米的种种坎坷、磨难及不幸的“一生”,充分证明“幸,是因为有不幸做陪衬!” (2)一帆风顺的人生很少出现,即使有,他也是另外一种不幸,是味道单一、色彩单一的人生,是没有宽度和广度的人生。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1尚是种子时,它们中间有的就被筛选出来,被无情的丢弃;被选中的种子就因为农人的一个疏忽,它成了大地的弃儿;一株株比较羸弱的玉米幼苗被生生的连根拔起;洪水、干旱、冰雹、蝗虫……将像猛兽一样实施肆虐的对待每一株幼苗;在田间地头,仍会有一些玉米被人遗漏。(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 22 经历种种坎坷与磨难最终到达成功彼岸是一种幸运。(2分)经历种种坎坷与磨难,但是最终不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是不幸的,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这是促使思考、奋斗的契机,是成功人生的必要历程。(2分)没有经历坎坷和磨难的成功是没有深度和厚度的。(2分) (意思对即可,共6分) 23 自觉排队日标志牌:两个圆形套叠,内圆中两个笔直站立的小人前后排列,外圆写有“每月11日排队日”。(2分)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顺序排列,张开的笑口告诉人们:“我排队,我快乐。” (1分)(意思对即可) 24.在爱心之炉中烧炼,即便不成精瓷,也能明净。(1分) 把狭隘造成一条溪流,沿着脚步耕耘的沟壑入海,心灵便会包容万物,而且深邃。(2分) (意思对即可,共3分) 25.①③②⑤⑥④(3分) 参考译文: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就能撰写诗文。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娴熟音律。岐王非常看重他。王维将要参加科举考试,岐王对他说:“你的诗清秀拔俗,可抄录几篇,配上琵琶新乐,能谱写一支曲子,我们一起到九公主府第。”王维按照岐王的话去做。这一天,几个伶人簇拥王维独奏新谱的曲子,九公主问是什么曲名,王维回答说:“这是《郁轮袍》。”王维于是拿出诗卷。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啊!”于是请王维到上座说:“京城能得到这个读书人作解元,实在荣幸啊!”九公主因此全力推荐王维。开元十九年王维考取状元,提拔做右拾遗,不久升迁给事中。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他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他仍被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在普施寺。叛军在凝碧池设宴,全部召见梨园乐工合奏各种器乐。王维痛悼赋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在皇帝驻留的地方传诵。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因皇上知道了王维在凝碧池吟诗所表露出的心迹)有王维得以幸免。王维后来又官至尚书右丞。王维的诗被列入妙品上上等,他的画的构思也是这样。至于(王维)山水(画)中的平旷深远的意境、云彩的情势、山石的颜色,都是他卓越的天赋才能达到的,并不是(别人)能学来的。他自己曾作诗道:“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世人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实如此啊。有一个客人把《按乐图》给王维看,王维说:“这是《霓裳》第三叠最初的节拍。”客人一对照原来的曲子,果真是这样。晚年,王维诚心信奉佛教,长期吃蔬菜,穿朴素衣服,死了妻子也不再娶,孤独地过了三十年。王维的别墅在蓝田县南面的辋川,亭馆相对。王维曾经描写那里的景物和奇特的风光,每天与丘为、裴迪、崔兴宗等文人学士游历览胜,写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后来上表,请求把自己的住宅变为佛寺。临终前,写信辞别亲友,停下笔就坐化了。代宗寻求王维的文章,他的弟弟王缙将他的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他的诗文至今流传于世。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