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永远的校园 (节选) 谢冕 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在黑幽幽的校园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 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 这校园与我们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他永远不灭。 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更多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学生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 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这种恒远同时又是无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这是一片自由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积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遏。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了民众的心声。阻遏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 14.开头写校园“小”的用意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内容中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请分点概括北大精神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说北大是“永远的校园”,请分点阐释。(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从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鉴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葛朗台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个字)。(5分) 葛朗台太太是一个干枯的瘦女人,皮色黄黄的想木瓜,举动迟缓、笨拙,就像那些生来受折磨的女人。大骨骼,大鼻子,大额角,大眼睛,一眼望去,好像既无味道又无汁水的干瘪果子。黝黑的牙齿已经只有不多的几颗,嘴巴全是皱皱褶,长长的下巴颏儿往上钩起,像只木底靴。可是她为人很好,真有裴德晨埃家风。克罗旭神甫常常有心借机会告诉她,说她当初并不怎么难看,她居然会相信。性情柔和得像天使。忍耐功夫不下于给孩子们作弄虫蚁,少有的虔诚,平静的心境绝对不会骚乱,一片好心,个个人可怜她、敬重她。 葛朗台太太的形象是 19.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 学生坚持说: 。 20.请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①符合人物的经历。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25字(6分)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当宝玉洞房花烛时,林黛玉在病榻上焚烧诗稿,把爱情变成一缕青烟;当李甲背信弃义时, ;当张生挥鞭远去时, 。 七、(60分)作文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韩三平从四川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做了一名照明工。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让人热得汗水直流,他还要上上下下地调度灯光设置……他工作勤快,肯动脑,很快做了场记,之后,又由场记做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导演。他说,人生要勇于追求,不断地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彰显意义。 韩三明是个矿工,18岁便开始挖煤生涯。他皮肤黝黑,长相普通,因为在影片《三峡好人》里扮演四处找媳妇的挖煤工而出了名。有人说,这回老韩可放了光了,他说,我不是演员那块料,还是老老实实挖我的煤,一样能养家糊口。 韩三平执著于梦想并为之努力,终于获得了璀璨的人生。韩三明抛弃意外而来的“功名”而安稳于实际生活,一样过得怡然自得。可以说,韩三平和韩三明的不同追求都是人生的智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华亭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参考答案 1.A (潦水lǎo 叨光tāo惊魂甫定fǔ) 2.C(A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B、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应该用“鱼目混珠”。C、 躬逢其盛:躬,亲自。亲身经历那种盛况。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 方兴未艾: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3.B( A、成分赘余或结构混乱,“多达”后再不要“以上”。C、不合逻辑,“不但”、“也”后面的内容互换。D、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 4. A(素材来自高中第六册《数学与文化》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解题思路:从横线前的“探索精神”联系②选项中的“这种探索精神”来照应,选项中没有以②开头的选项,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从A、C中选择选项。在这两个选项中①⑤在一起,可以不用思考,只需思考③的位置。③中有“因此”和“这种……秩序”,显然放在句末更恰当。) 5.B(以偏盖全) 6.A(BCD均错解原文意思) 7.B(ACD推断均没有合理依据) 8.C(居,动词,积蓄,储存) 9.D(①说愚溪风景秀美,④说愚溪能够鉴照万物。) 10.C(“邦无道”指国家混乱) 11.(1) 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兴”、“然则”、“虽”各1分,句意2分) (2) 现在我身逢政治清明的时世,却违反常理,做了蠢事,所以凡是愚蠢的人,也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愚蠢的了。(“遭”、“违于理,悖干事”的互文、“莫我若”的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2分) 12.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这两句诗是“代为之思”的写法,也就是作者站在友人的角度,想像友人离开之后孤独和凄凉的景象,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感伤。) 13(1) 烟光凝而暮山紫/钟鸣鼎食之家/云销雨霁/落霞与孤鹜齐飞/响穷彭蠡之滨 (2)感时花溅泪/沧海月明珠有泪/执手相看泪眼/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4.用夸张手法写空间意义上的校园“小”,反衬精神意义上的校园的博大。(4分,各2分) 15.①以科学与民主为精神支柱;②北大的优秀学者,以丰博的学识、独立的思想、严峻的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和勇锐的抗争精神,影响和引领着后人;③北大的一代代学者,以批判的眼光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中国传播文明。(意思对即可,各2分,共6分) 16.①在北大的生活经历是“我”永久的记忆;②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③北大精神是中国魂的代表和缩影,必将随中国魂的绵延不绝而成为永恒。(每点2分,共6分) 17.写作思路:文章从作者个人在北大的生活经历写起,写到对北大精神的领悟与赞美,之后颂扬北大魂与中国魂的共生与永存。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能给人以很深的启迪。(能概括出思路内容2分,简析1分) 写作技巧:①前后照应。作者在开头把自己比做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落在燕园的土地上,结尾写这颗种子在北大“不再移动”,与开头相呼应,形式上便显得完整而有趣。②逐层深入,由“北大魂”(北大精神)到“中国魂”,层次清晰地揭示主题。③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生命体,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对象来描写和赞美。既可深入地展现北大的精神、个性与神韵,又可充分地抒发作者个人的崇敬与仰慕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语言明确1分。如果答案能够体现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分析有理有据,亦可。) 18.外丑内美。(大意对即可) 19. 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 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练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 20.示例1:杜十娘在船头怒沉百宝箱,把爱情变成一圈涟漪;崔莺莺在长亭外泪洒秋叶,把爱情变成一片霜林。 示例2:杜十娘在船头抛掷珠宝,把爱情变成一江怒涛;崔莺莺在残阳里目送情郎,把爱情变成两行清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