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附加题1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纤细(qiān) 憎恨(zēng) 数见不鲜(shuò) 命途多舛(chuǎn) B.咀嚼(jué) 果脯(fǔ) 模棱两可(mó) 一蹴而就(cù) C.埋怨(mán) 症结(zhèng) 欺上蒙下(mēng) 清沁肺腑(qìn) D.提防(dī) 债券(quàn) 量体裁衣(liáng) 茕茕孑立(qió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从善如流 精神焕发 偃旗息鼓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B.天随人愿 记忆犹新 真知灼见 上粱不正下粱歪 C.海市蜃楼 气喘吁吁 卷帙浩繁 外来的和尚会念精 D.犄角之势 光彩奕奕 磨拳擦掌 马尾巴串豆腐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平心而论,要求外国人懂得中国的农村也 太苛刻了。 ② 不少大学生智商有余而情商、财商不足,欠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个性意识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 了其成才和全面发展,从而也加大了事业成功的风险。 ③ 市委市政府定的 是,任何一个人,包括市主要领导在内,不允许自己指定由哪一家建筑单位去承建哪一项工程。所有的工程都要按市场 运作,走招投标程序。 A.未免 妨碍 规矩/规则B.不免 妨碍 规则/规矩 C.未免 妨害 规则/规矩D.不免 妨害 规矩/规则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 B.高尔基说过:“在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给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对霍金来说,正是理想这根“拐杖”,不仅使他克服重重困难,也使他从未停止科学探索的脚步。 C.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为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D.“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人啊!当你挤下比你羸弱的老人孩子时,心中是否不安?是否有羞愧之念闪过?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速社会文明程度。 B.新竣工的拉萨火车站与布达拉宫遥相呼应,整体建筑将藏民族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建筑理念相融合,既有鲜明的现代韵味,又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C.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D.诚然,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表达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网上信息泥沙俱下、网上内容良莠不齐却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少数网民道德缺乏,网上法律意识薄弱,以为网络只是虚拟空间,可以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造成的。 7.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人物是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B.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C.小说情感的处理,一般是“节制胜于放纵”;小说主题则忌讳太“鲜明”。情感讲究一个“蓄势待发”,主题则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结构是小说的一个“容器”,用以容纳小说的内容;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凝固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寓言不用说了,即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学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把它们径直地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极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也很难径直地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以把其中极少数故事称为“小说”,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有极少数“粗陈梗概”的小说,不能把这些故事全都叫做“小说”。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 “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严格说来,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它由过去那样的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变成了篇幅较长的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在人物刻画上,它由过去那样的不注意人物性格或只有性格的一刹那闪光,变成了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灵的描写。在作品内容上,它也由记叙怪异扩大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一句话,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无愧于“小说”称号。明代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所谓“作意好奇”,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和创造,不拘泥于事实的记录。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的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记事实;及到唐时,则为有意识地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终于正式形成了,标志着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终于由萌芽成长为大树,标志着前人著作中孕育的小说因素终于形成了“小说”这样一个新型的文学体裁。 8.作者说“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因为这些志怪、志人故事只能称作小说的雏形。 B.因为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 C.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还缺乏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还没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写的人物也缺乏鲜明的性格。 D.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大都是粗略的“残丛小语”,只有部分人物的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从故事情节来看,除某些片段外,总体上还缺乏文艺性。 9.按作者的观点进行推断,下列全是真正意义的小说的一项是( ) A.《柳毅传》 《三国演义》 《夸父追日》 《子夜》 B.《柳毅传》 《红楼梦》 《阿Q正传》 《老残游记》 C.《西游记》 《周处》 《李自成》 《百合花》 D.《儒林外史》 《守株待兔》 《荆轲刺秦王》 《家》 10.下列判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小说应该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应当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灵的描写,应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B.作者认为唐以前的神话、寓言和历史散文已经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但还不能称之为小说。 C.作者认为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是因为唐代传奇不仅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趋于完备,而且唐代传奇已经有了短篇、中篇、长篇小说的分类。 D.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人有意识地参与小说的创作,是小说由萌芽成长为大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列。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 候:即军候,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士 B.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间谍 C.乃卷甲而趋之 趋:追击 D.秦军鼓噪勒兵 勒:约束、整训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 数请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B.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王乃令赵奢将 /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君安得有此富乎 / 君安与项伯有故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杀了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很恼火,要杀赵奢。赵奢从国君利益和国家安定的角度劝服了平原君。 B.赵奢能力排众议,主张出兵解阏与之围,并阐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