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美丽的谎言 杨建国 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 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 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 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 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 老兵的 小诗后面署有“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兰兰是男还是女。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说,一定漂亮。 一个星期后,老兵亲自去了趟《东礁文艺》编辑部。回来时,老兵兴奋地对新兵说见到了兰兰,兰兰也收到了你的诗稿,兰兰还称赞你的诗写得有激情。 新兵的脸红着问,兰兰一定很漂亮,是吗? 老兵爽快答道:当然。 老兵兴奋地对新兵说,见到了兰兰。 从此新兵感到,彩云绚丽多彩,涛声悦耳动听。新兵盼望满两年兵龄,可以一个月上一次岸,那时就到编辑部去看看兰兰——那一定是个扎着两条羊角辫子,长得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的俏姑娘。 一天夜里,黑黝黝的天空中霹雳轰鸣,狂风如游龙般乱窜,倾盆大雨直泻东礁岛,整个世界如同染了墨般的漆黑。隐约闪烁的只有那座不知耸立了多少年的航标灯。 新兵被炸雷惊起了床,连唤了几声老兵,不见老兵回应。新兵抓起了手电筒,连雨衣也来不及披就投入了雨幕中,奔向航标灯。 借着时隐时现的闪电,新兵发现了航标灯下斜倚着一个人,跑近了才发现是老兵。 老兵双手紧紧地抓住了一条从机房延伸到航标灯座的电线的另一端。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额头上的血水混着雨水直往脸颊下淌。航标灯没有熄,老兵却没有醒过来,新兵如雕塑般呆立在雨中…… 东礁岛上多了一座新坟,新坟倚着航标灯。 几个月后,东礁岛上又来了一名新兵。原来的新兵变成了老兵。老兵可以上岸了,他迫不及待的走进了《东礁文艺》编辑部,指名道姓要找名叫兰兰的姑娘。一个年近花甲、老态龙钟的老头操着沙哑的嗓门说,我就是兰兰。 老兵使劲的摇着头,死也不相信他就是兰兰。直到编辑部主任拍着胸口,以人格担保说眼前这个老头就是兰兰时,老兵恍如梦醒般点点头,似自言自语地说,是兰兰,是兰兰。 东礁岛上依旧住着一老一新两个兵。 老兵继续写诗,写涛声,写海鸥、写战舰,还写以前的老兵。 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写。 有一天,老兵的诗在《东礁文艺》上发表了。小诗的下面依旧署着“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老兵,兰兰是男的还是女的?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双眼深沉地注视着大海,注视着航标灯,注视着航灯旁的新坟,说,是的,很漂亮……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塑造了老兵和新兵两个典型形象,歌颂老兵舍已为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批评新兵缺少生活的情趣。 B.小说中的老兵和新兵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兵任劳任怨,热爱生活;新兵则害怕困难,缺少责任感。 C.这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精到的神态描写往往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思,并将读者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结尾对老兵的“注视”的神态描写就很有意蕴。 D.这篇小说用“老兵”“新兵”这种代表一类人的名称来称呼人物使小说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在祖国的边防有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哨兵,他们一辈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E.编辑兰兰竟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名字和人之间强烈的反差为小说增添了一份也人意料的喜剧之息。 (2)结合具体事迹,简析第一个老兵的形象。(6分) (3)阅读全文,分条简述小说以“美丽的谎言”为题的好处。(6分) (4)小说第二部分几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名著阅读(7分) 《论语》是我们高中生必读名著,请你给没有看过它的人写一段推介词,要求联系作品内容特点,运用比喻手法,适当使用句,100字左右。 《论语》 五、写作。(60分) 有一种抓野鸡的老办法。先往地上撒些玉米,然后在玉米最多的地方拉起一张网,网和地面之间留出两尺的距离。然后你可以安心地去忙你的事,之后就可以回来取猎物。野鸡虽然机警善飞,却总是落入网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 ,当野鸡确定没人的时候,就会飞到网的附近,低头啄食。它们边走边吃,从不抬头,就这样一直走到网底下。等它们吃光了所有的玉米,便把头一抬,拍着翅膀往上飞,就“自投罗网”了。其实,它们只要一低头就能轻易地从网下走出来,但被网罩住的野鸡惊慌失措,一个劲地往上飞,直到筋疲力尽动弹不得……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题目;③不要写成诗歌;④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⑥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表达与运用。 1、A(A项分别是cháo/zhāo,dī/tí,lǜ/lù。B项tuān/zhuì,huì/wěi,kān。C项guǎng/kuàng,bōrú。D项chuò,xián,mó/mú。) 2、C(气宇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使用对象为人。) 3、C(A项:逻辑错误,“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是种属关系,不能并列;B项缺少主语,不去掉“在……中”,或者在“对陕西省……”之前加上“创作者”;D项句式杂糅,去掉“导致的后果。”) 7、C(C项中的“恶”,是疑问代词,解释为“哪里,怎么”。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而且“恶”没有“不”的意思。A项中的“饵”在句中是名词作动词,结合语境可知准确。B项中的“值”,解释为“逢着,遇到”。《聊斋志异•农人》中有“今相值,决杀不寡”。D项中的“颐”的意思在成语“大快朵颐”中仍在) 8、D(要注意题目中的“全都直接表现”和:“兄弟情深”的要求。①②③⑤均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④为老师的行为,表现老师对他们兄弟感情的赞叹,⑥是间接表现兄弟情深。是张讷受伤后不能眠的情况,未涉及兄弟感情。) 9、B(“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有误,应是从自己家里偷来面粉,然后请邻居家的妇女烙成饼给张讷吃。) 10、(1)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他让张诚赶快回家。 (2)“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就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二)1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的水声来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12、写景以“寒水”开始,中间写了旷野中的怪禽、落日等阴冷景象,(2分)以“烟火”告终,表现了从恐惧到欣慰喜悦的心境 化,(2分)“亲”字更表现作者内心亲切温暖的感受(1分) 13、①躬身厚而薄责与人 ②然后知松柏之后周驰 ③廊腰缦回,檐高啄 ④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⑤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⑥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四、名著阅读。(6分)内容正确得3分,比喻恰当2分,使用整句1分。 示例一:《论语》是记录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内容多是社会人生精论和富有哲理的名句 言,它是人类精神永恒的北斗。其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