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冷,火炉吞吃的柴火越多。我常想火炉的肚子可真大,老也填不饱它。渐渐地,我厌倦去山里了,因为每天即使没干多少活,可是往返走上十几里雪路后,回来后腿脚也酸痛了。我盼着自己的脚生冻疮,那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留在家里了。可我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只好天天跟着父亲去山里。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期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噼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它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火炉的影子就会悄然浮现。虽然现在我已经脱离了与火炉相伴的生活,但我不会忘记它,不会忘记它的歌声。它那温柔而富有激情的歌声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逝! (选自《迟子建散文》)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帷幕( ) (2)装载( ) (3)愧疚( ) (4)接触( ) 18、“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一句中“本分”是什么意思?从我们家拉烧柴的“本分”做法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 19、文中“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句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3分) 20、第三段在文中是如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2分) 21、不倦歌唱的火炉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冬季,但拉柴却充满了艰辛,谈艰辛的具体表现。(至少答出四方面)(2分) 22、劳动是艰辛的,“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从“我”在寻找风倒木时来的“贪玩”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2分) 23、作者把取暖的火炉比喻成“有着金嗓子的歌手”,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2分) 24、作者追忆少年往事,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哪一点引发了深入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25-29题)(14分) 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产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2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2分) (1)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 (2)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 ) 25.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 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 C.陈列室的展品经过选择的精品;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 26.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3分) A.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 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 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27.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 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 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 2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物南迁是国家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但并未对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带来不便,反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文物南迁的成功实现,是文物研究历史上的史无前例的大举动,当时权宜之计现在看来也不失为英明之举。 C.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反对南迁的主张是经过严密考虑的,对于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组织,周到的安排,大胆的借鉴是成功实现文物转移的有力保证。 三、语言运用题(10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要求和前后构成排比 5分) 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 ; 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 。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5字 5分)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藏羚羊生物学特征性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课题组,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调查时发现,世界濒危物种藏羚羊的生存目前正面临三重危胁。 答: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从一部印刷十分粗拙的——《山海经》中感受到了常妈妈的真挚的爱;朱自清先生从父亲平常的背影里感受到父亲深切的爱;我们呢?我们也无时不沐浴在爱的光辉中! 爱,也许是母亲的一句叮咛,也许是父亲的一次轻抚,也许是老师欣慰的微笑,也许是同学真诚的帮助…… 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请你以“人生关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