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划线处断句(限6处)。(6分) 孙之翰人尝与一砚,直三十千。孙曰:“砚有何异而如此之价也?”客曰:“砚以石润为贤此石呵之则水流孙曰一日呵得一担水才直三钱买此何用竟不受。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砚 以 石 润 为 贤 此 石 呵 之 则 水 流 孙 曰 一 日 呵 得 一 担 水 才 直 三 钱 买 此 何 用 竟 不 受。 20.那个卖砚的人卖价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21.孙甫不愿意买那块砚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女神》中的作品,最早的写于1916年,除一些是作者1921年归国后写的外,其余均为1919年至1920年间的留美期间创作的。 B.当周朴园一旦“发现”面前的“下人”是侍萍之后,为了维持他的名誉和地位,他想用钱来封住侍萍的嘴,并且决定立刻辞退鲁贵和四凤。周朴园的卑鄙和狠毒,正好和侍萍的高贵和善良形成对照。 C.哈姆雷特是一个刻画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以“忧郁的王子”而名闻于世,作者将丰富多彩的人物,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富于戏剧性的情节紧密揉合起来,自然生动,引人入胜。 D.赵云和刘备失散以后,“降汉不降曹”,尽管受到曹操的优待,但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立即“挂印封金”而去,保着嫂嫂去寻刘备。 E.《边城》里没有血腥的政治、军事冲突,有的是普通山民平凡人生情态及其人生哀乐,所以作者所表现的湘西土著民族的生活与外部世界迥然不同,却不失人之本性、长达千年的文化承传。 23. 简答题( 10分) (1)概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起因、经过和结果。(5分) (2)简述刘姥姥的三次进荣国府的过程,简析其情节安排的意义。(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门票经济,实际上是迄今为止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一种折射。对于绝大部分景区来说,往往将经营管理比较专业的项目,如索道、游船等,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交给他方投资和经营。同时,为了协调社区关系,贯彻旅游富民方针,很多景区除了优先使用社区劳动力外,还要将景区的一些经营服务项目交给社区居民。这样,门票收入就成为一些景区的唯一收入来源。而一些文物类、文化类、自然类的王牌景区还具有先天赋予或后天取得的垄断性质,无法替代。另一方面,即使在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升的状况下,旅游花费中直接用于景区游览观光的比重对于中程游客来说,不会超过1/3,远程的则不超过1/5。企业增加收入和利润包括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价格三条途径。就旅游景区来说,前两者都不是简便易行之策,而后者则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因此,景区企业对门票价格一涨再涨就理直气壮了。 其实,一个地区区域内的旅游基本是内循环,而区域外的旅游收入才是净收入。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增加中远程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意义更为重大,任由景区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幅提高门票价格,导致本地区旅游竞争力降低,实则因小失大。欧美等国,不仅对政府所有的旅游景区全部免费开放,而且鼓励私人投资景区免费开放,反而增强了其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吸引力。迪斯尼乐园作为大投入、高成本的游乐类主题公园,如果以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就不可能长期以来一张几十美元的门票玩遍其园内所有项目,它的主要盈利渠道是品牌输出、品牌旅游商品销售。就国内看,深圳华侨城作为文化类的主题公园,将项目内涵更新作为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现在又提出“中华锦绣”向全国扩展的举措,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与此对照,我国那些主要依靠自然、历史创造的王牌景区,是到了该有所警醒的时候了。 24.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一涨再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5.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旅游业如何突破“门票经济”的误区。(9分)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参考答案:总统发公告令法国队限期整改 足协主席必须辞职(总统发公告、整改、辞职各1分,语意连贯1分)) 4. 参考答案:(5分)示例:当春风吹散严寒,绿叶对着枝头微笑;当雨露滋润秧苗,彩虹对着大地微笑;当清风涤荡雾霭,白云对着蓝天微笑;当歌声萦绕枕畔,婴儿对着母亲微笑 5. C(穷困:没有一点办法) 6. C(①是说他孝敬母亲,不忍在危难时丢下;④是他为官正直的结果;⑤是间接) 7.B(错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一句上。刘节代门客当兵,是由于司马芝告状,太守治刘节的罪。) 8. ①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 ②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③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难道不应该各自勉励吗?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 于是能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说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 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 司马芝为此教育属下众人说:“君主能设立法令,但不能做到让官吏们一定不触犯。官吏们触犯法令,也不能做到一定不让君主知道。设立法令而有人触犯,是由于君主软弱;触犯法令而让君主知道,这是官吏们的灾祸。在上的君主软弱,在下的官吏闯祸,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难道不应该各自勉励吗?”因此,属下吏役没有不自我勉励的。 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9.参考答案: (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1分)“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1分)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1分) (2)运用典故。(1分)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1分) (3)诗中描写了江云、夕阳、江水、海、远帆、急鼓、苍烟、山峰等江州傍晚的景物。(1分)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2分)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2分) 或:描写了江云 夕阳 江水 海 远帆 急鼓 苍烟 山峰等,(3分)表达了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同时也表达了羁旅愁思。(2分) 10.略 11.参考答案:(1)文章开头以秋天黄昏抽烟的闲适和温暖引发作者的思绪,引出下文。 (2)形象地表达作者感悟到的秋天的况味——静寂、温煦、有无穷的意味。(5分) 12. 参考答案:(1)作者认为最有意味的不是晚秋,而是初秋。 (2)秋天的况味体现在温和,在成熟,在给人古色苍茏的感觉。 (3)秋天的况味还在于生活的自由闲适。(每点2分,共6分) 13.参考答案:﹙1﹚丰富的联想:由香烟那温煦的热气想到秋天的况味,想到了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想到了与之不同的春、夏、冬,……步步展示出心中那独特的秋天的况味。 ﹙2﹚新奇的比喻:秋成了代表成熟的内蕴、古色苍茫的过来人,成为烟上的红灰,又如又老又醇的酒带一股熏熟的温香,散发着一种纯正的意味深长的气息。秋被比作雪茄、鸦片、用过二十年的烂字典、用过半世纪的书桌、一块老气横秋的招牌,甚至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徐吟的声调。比喻新奇,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致,让人仿佛品尝到了秋天的味道,给人以美的享受。 ﹙3﹚对比:文中作者的感悟与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对比,与春夏冬对比,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秋的赞美,而且表达了作者闲适的心境及对人生的不颓唐。 (两个即可。不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14. 参考要点:可以是对作者观点的感悟,如为什么爱秋,爱初秋;也可谈自己偏爱仲秋、深秋;还可引申,谈如何不“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等。言之有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即可。 15. 答案:D (由第4段可知此项是正确的。 A项,第1段原文的意思是:有人认为“国学”应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有人则认为“国学”应包括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并非选项表述的国学可“称之为经、史、子、集……”此乃偷换概念。B项,由第1、4段可知,国学应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学术文化的统称。模糊概念,以偏概全。C项,由第4段可知,原文所说的“向封建士大夫看齐”,是指“把国学局限成儒学”。此乃模糊概念。)[3分] 16.参考答案:①取消国学将其归并到文学、哲学、史学、法学中去。②把国学局限于儒学,甚至歪曲成理学,或大肆炒作,搞“伪国学”。 (审题可知,“作者针对两大问题来谈‘国学’”,就是要找出作者批驳的观点而非作者本人的观点,所以当有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从3、4两段来寻找答案。其次,扣住题干“概括出这两大问题的具体内容”,特别是第二大问题,具体内容应该有三:局限于儒学、歪曲成理学、大肆炒作。) [6分。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两点得6分。] 17.参考答案:①观点:国学不应该取消。依据:东方文明古国都有“国学”。 ②国学不能归并到文学、哲学、史学、法学中去。 依据:中国国学的立论基础与西方不同。 ③观点:“国学”不应局限于儒学,而应批判发扬。依据:把“国学”局限于儒学,无疑是价值观的倒退;多了解本国的传统学术有必要。 (观点与例证应一一对应。作答是如果没有体现观点与依据的关系或观点与依据表述不明确,只作内容列举,只给观点分。)[6分。每点2分,其中:观点1分,依据1分。] 18.略 语文Ⅱ(附加题)答案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砚以石润为贤/此石呵之则水流/孙曰/一日呵得一担水/才直三钱,买此何用/竟不受。 20.认为那块砚呵之则水流。 21.认为呵出的水不值钱。 译文:有人曾给孙之翰一方砚台,价值30千钱。孙问:“这砚台有什么奇特竟要这样的价钱?”客人说:“砚台以石质润泽为好,这种石头呵口气就有水流出来。”孙说:“一天呵出一担水,才值3个钱,买它有什么用?”终于没有收下。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①门票收入是一些景区的唯一收入来源(1分) ②一些王牌景区还具有垄断性(1分) ③门票支出在中远程旅游花费中比重较小(2分) ④提高门票价格简便易行(2分) 25.①旅游部门应想方设法增加中远程游客 ②政府应鼓励景区免费开放 ③王牌景区应加强品牌输出、品牌旅游商品销售 ④文化类景区应积极更新项目内涵(每点2分,答全四点得9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