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看国恩寺,它在新兴八景之一的龙山胜地。周遭山势逶逦,云雾如带,鸟声啼啭。国恩寺原名报恩寺,因惠能在此悟道,得传法物,故于唐弘道元年建寺报恩。后唐中宗“敕赐国恩寺”,乃改其名。国恩寺至今仍保持唐代建筑遗风,规模宏大,古拙庄严。六祖宝殿即为古寺后殿,左侧有报恩塔及六祖手植佛荔,右侧是六祖父母坟茔,殿后则有卓锡泉、浴身池及碑林等胜迹。立于庭除送目一望,四面群峰环伺,林木葱茏,青山沥沥,碧水汤汤,叫人忘了时间。惠能手植的佛荔树,愈千年而依旧茂然其盛,在惠能的纪念日里,树上竟结出六颗红红的佛荔,仿佛是六祖托荔树显灵,令我等叹为观止。站在树下,亦仿佛前朝即今朝,今朝亦前朝,一时不知今夕乃何夕。这是不是一种暗示,六祖惠能,仍活在今天,护佑着故土的悠悠山水,郁郁人丛? 国恩寺里还有佛祖释伽牟尼的舍利子七颗。如此宝物在此地出土,岂不也是奇迹?那群山环抱下的云浮,水流如吟,青峰似画,又还是一片广大的静美,无市声嚣闹,无凡尘惊扰,确是风光无限。禅宗文化诞生于斯,想必有它的道理,亦想必这土地人文自有它的慧根隐隐藏住。 这地方胜迹还有很多,龙潭湖、佛荔园、藏佛坑、六祖故居……一一皆是美丽,又皆是历史文化的遗存,自然之景,人文之景,养眼养心。 我们分组下到各县乡,我在新兴组。所住宾馆,正在国恩寺下,旁边有广东省独一无二的“硫氢化物温泉”。夜来泡着温泉,山影树影是密,人影灯影是疏,唯觉得人世里有如此一方净土,好让我的骨头酥软,灵魂温暖。 我这一时就来想,任何朝代,任何为政者,也包括任何草民,治国也好,生活也好,终极的目的唯有四个字:安居乐业。这安居之“安”,既是身安,亦是心安。云浮这个地方,照我看来,真可以安身,亦真可以安心。现代生活嘈嘈杂杂,人的欲望不断被刺激也变得纷纷扰扰,于是人类从内心深处渴望天人合一的自然家园,亦需要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云浮岂不正是这样的一个所在么? 两天后我们同云浮市的王书记与黄市长座谈。两位为政者年轻、专业、思路清晰,想要将云浮打造成“健康、生态、幸福的宜居城市”。这正合我的心思。云浮这地方,与其像珠三角其他城市那样发展加工业、制造业,不如发展有文化亮点的旅游业、绿色生态的农业和养殖业,将自身的山水风情、宗教文化以及历史人文同自然的资源加以提炼,形成周边城市人们来此放松身心的好所在,让人沉浸在山水田园里,也沉浸在禅文化同生命智慧的精神家园里。 云浮这个地名我在当地一问,有多种解释,但不管解释有多少,总之这地名让人遐想,让人产生美感同诗意。真的,这地名有一种少见的美。 (《光明日报》2009年9月18日) 14.文章开篇描写了云浮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本文在描写“云浮”的“地方胜迹”时,在选材和组材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四下里的空气,是一种使人涤尽尘世之思的安谧”(3分) 答: (2)“自然之景,人文之景,养眼养心” (3分) 答: 17.本文一再写到云浮的“安谧”“静美”,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和追求?情节和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 六、(15分) 18.在下文的空白处,写上恰当的话,使文段内容更完整。(4分)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 , ; , 。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19.应用文要求符合文体特征,简明得体。指出下列各句的不得体之处并修改。(6分) A.征稿启事: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绵薄之力。 B.寻物启事: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婚宴请柬:王刚先生、叶风小姐伉俪喜结良缘,婚宴于五月三日晚六时举行。 A处错误: 改为: B处错误: 改为: C处错误: 改为: 20.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回答问题(5分) ①请为这幅漫画取一个有意味的标题。(1分) 答 。 ②结合现实,针对漫画内涵,作简要的 点评。(80字左右)(4分) 答: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的纤柔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驰是一种姿态,悠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么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话题或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得抄袭。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1、A(B、玄(xián)色,C、脊(jí)背,D、拎(līng)包,泾(jìng)渭分明) 2.答案:D 解析:A项中“寸草不留”是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非常严重的景象,不合语境;B项中“敬谢不敏”是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合语境;C项中“令人发指”是形容人愤怒到极点的样子,不合语境。 5.D(D项错在偷换概念或以偏概全。原文第五段是说“草根文化中取悦、迎合大众的那部分内容,是一把双刃剑”,而不是说“草根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6.C(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是说“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不是说“不鼓吹偶像崇拜”。这里的“鼓吹”是中性词。) 7.C(以偏概全。文末说的“被我们供奉在艺术殿堂里的‘高雅艺术’当年也是‘草根文化’”,不能逆推为“草根文化”“如今都成了供奉在艺术殿堂里的“高雅艺术”。) 8、A(屏:使退避) 9、D(②③⑥项都表现了刘穆之的“无所遗隐”;①写刘穆之能结合实际,恰当处理事务;④写高祖对刘穆之的信任;⑤写刘穆之对刘裕赤胆忠心、殚精竭虑。) 10、C (“刘裕不接纳,也不反对推荐”应为“刘裕不接纳,刘穆之就不停地推荐”;“他常说”的主语应是刘穆之;“但我绝对不会反对推贤”应理解为“但我绝对不会推举不才之人”。) 11、(1)译文:这虽然是小事,然而你所写的字将会传向遥远的四方,希望您能稍微再注意一些。(评分要点:“虽”“宣布”、“四远”“小”) (2)译文:刘公逆江而上远征刘毅,把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都托付给你,假如有一丝一毫不信任,怎么能够像这样呢?(评分要点:“溯”“节下”、“若”、反问句) 参考译文: 刘穆之,字道和,世代居住在京口。等到刘裕攻占了东晋都城建康时,让何无忌找一个府主簿,何无忌推荐了刘穆之。高祖说:“我也知道这个人。”当即派信使飞骑邀请。刘穆之跟随刘裕平定晋都,各项重大事情的处理,都是在仓促之间裁决,都是由刘穆之完成的。刘裕把他当作心腹交给重任,一切行动都征求他的意见。刘穆之也竭忠尽智,没有任何保留和隐瞒。当时晋朝纲纪宽纵松弛,法令制度不被执行,大族豪门,依仗权势欺陵别人放纵自己;再加上司马元显(控制朝政时发布的)政令违反常规不合常情,后来桓玄的各种规定十分繁杂。刘穆之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随时加以矫正,不到十天,风气顿时为之改观。 刘穆之在外面听到或看到的各种情况,事无大小都向刘裕报告,即便是街巷间的玩笑之言,道上发生的小事,也都让刘裕知道。刘裕常常讲一些民间的奇闻秘事以显示自己消息灵通,其实都是从刘穆之那里听说的。刘穆之还喜欢与人交往,家中的宾客经常坐得满满的。他把这些人作为耳目,所以朝野上下的动向,刘穆之没有不知道的。即使是夫妻与家长里短之事,也都向武帝陈奏没有什么隐瞒。有人有时讥讽他,他说:“我蒙受皇上恩德,从道义上讲不应有什么隐瞒避讳的,这也是当年张辽告关羽要反叛的原因。”大凡刘穆之推荐的贤才,刘裕不接纳,他就不停地推荐。他常说:“我虽比不上荀令君善于推举有才能的人,但我绝对不会推举不才之人。” 刘穆之转任中军太尉司马。义熙八年,加授丹阳尹。武帝的举动作为,穆之都要加以监督.武帝的书法平常就比较拙朴,穆之说:“这虽然是小事,然而你所写的字将会传向遥远的四方,希望您稍微再注意一些。”武帝不能注意,又因为天生如此,一时改正不了。穆之就说:“您只管放开笔写大字,一个字写满一尺也没什么不妥。写大了以后有足够的内涵,并且那气势也壮美。”武帝听从了他的话,一张纸写不到六七个字便满了。 高祖率兵向西讨伐刘毅,让诸葛长民留在府中,总理后方事务。但高祖担心他不能独自担当重任,又留下刘穆之辅助他。于是加授刘穆之为建威将军,配备辅佐的官属,增加实力。长民果然有异心,犹豫不决尚未行动,于是诸葛长民屏退身边侍从人员,对穆之说:“大家异口同声说刘裕对我不满,为什么会弄到这样的地步?”刘穆之说:“刘公逆江而上远征刘毅,把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都托付给你,假如有一丝一毫不信任,怎么能够像这样呢?”诸葛长民心情才稍微安定下来。刘裕远征结束,回到朝廷之后,把诸葛长民诛杀。义熙十年,刘穆之进位前将军。 刘穆之对内总管朝廷全部事务,对外供应出征大军的军资,他对各项事情的判断和决定都快如流水,事情从不耽搁延误。朋友宾客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他这里,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朝廷内外各种咨询或请示的文件材料,堆满台阶和房间。刘穆之眼睛观看着文件,手中书写批示回答的信函,耳朵倾听别人的报告,嘴跟另外一些人应酬交谈,绝对不会混淆错乱。他又喜欢和一些宾客高谈阔论,说说笑笑,从早到晚,毫不感到疲倦。偶尔闲暇的时候,刘穆之就练习写字,阅读文章,整理校订古籍。刘穆之性情奢侈豪放,进餐时一定使用一丈见方的大饭桌,早晨就准备够十个人吃的饭食,从未一个人吃饭。刘穆之曾经告诉刘裕说:“我家本来贫苦卑贱,衣食不足,生活艰难,自从受到您的信任,虽然心里常常警告自己注意节俭,但每天吃饭,仍稍微过于丰盛了些,除此之外,再没有一点辜负您的地方。”义熙十三年刘穆之去世了。等到刘裕接受禅让即帝位时,每每感叹回忆起刘穆之,说:“如果穆之不死,当助我治理天下。”他就是这样被刘裕想念追思的。凭辅命功臣的身份,被追封为南康郡公,谥号为文宣。 12.(1)将月下之花人格化,化静为动,更富表现力;(2分)与下文的“风不定”相照应。(2分) (2)抒发了惜时伤春之情。(2分)作者由自然春光的逝去,联想到年华易逝,青春不再;更因傍晚独自照镜,倍加感伤。(2分) 13.略 五、14.描写了云浮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突出了雨后的绿色与安谧。为下文介绍国恩寺并抒发感受做铺垫。 15.详写国恩寺,对其相关历史、得名、环境等今昔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叙述,而对其他“胜迹”,如“龙潭湖、佛荔园、藏佛坑、六祖故居”等则一笔带过,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突出了重点。 16.(1)雨后的空气中充满了负离子和植物的香气,又没有任何喧嚣,仙境般的环境可以使人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2)云浮自然环境的独特美丽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是可供修身养性。[来源:Ks5u.com] 17.体现了对云浮近乎天人合一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由衷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宜居的自然与精神家园的向往,也暗示了对当今某些纷乱世相的厌弃。 六、(15分) 18.参考示例: (1)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2分) (2)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2分) 19.A.“尽绵薄之力”改为“尽一份力量”。(2分) B.“请从速交还”改为“敬请交还”。(2分) . C.“伉俪”删掉(2分) 20.答案示例:①面子问题 或面子工程。 ②现实生活中,讲面子的事太多,实际上是不自信的表现;却被认为正常、合理,甚至必须,这种不以为丑,反以为美的观念,很可怕。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逐渐淡化讲究面子的习性与风气。得分点: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有积极意义) 21、【思路点拨】 话题呈现的材料所说的都是抽象的姿态,写作时需要化虚为实,写出富有内涵的姿态来。按字面意来解释,姿态意为“姿式,样儿;态度,气度”,即人外在的举止神态与气质。但从立意看,学生单写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气质易流于肤浅,而需要由外而内,进一步挖掘,即透过人外在的举止、神态、气质表现人的品格、情趣、追求、精神。明白这些,写作时只要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内容,用自己最擅长的写法,就可以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