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庆安三中2009——2010学年度(下)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庆安三中2009——2010学年度(下)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的现代文学起源及其变异
    陈晓明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乡土文学”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这与现代性理论的兴起有关。“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是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现代性的思潮中,人们才会对“乡土”非常强调,才会试图关怀“乡土”的价值,并且以“乡土”来与城市或“现代”对抗。
    中国的“乡土文学”有着它的现代起源,那就是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人建构起来的乡土传统(准确地说,是对这些人的叙述建构起来的传统)。实际上,“乡土文学”最本质的含义应该是“乡愁”,也就是反现代性的怀乡病,那是“离去”与“归乡”的二元想象置换。
    当然,乡愁也是一种古典经验。《论语•子路》中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是最早的美化家乡的说法。《列子•天瑞》中的“有人去乡土,离六亲”,是最早的表达关于乡土离别的感情的叙事。中国古曲诗词中关于怀乡的表达不胜枚举,李白的“低头思故乡”妇孺皆知,但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令李白不敢题诗,不是李白诗不逮,而是他怀乡病重。古代的怀乡是单向度的,那是一种对故土和家人本真的单纯的怀念。现代的怀乡则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是与当下经验对立的怀旧态度,或者是与城市生存对抗的乡村想象。
    回望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是一种素朴的存在,是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例如,鲁迅对乡村困境的切身体验,沈从文那种抹不去的怀旧和诗情,或者废名的那些玄妙的生存事实。这并不是说,乡土叙事就一定要沿革现代中国的传统,也不是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如此评价显然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然而,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乡土叙事”中,看不到那么浓郁或深重的怀乡病。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当代“乡土叙事”确实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观念性的批判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更加个人化的“乡愁”式的乡土记忆被更强大的家国叙事覆盖。用点形象化的说法,当代“乡土叙事”已经被现代性占据,因为自重已经太重,结果是载不动一点“乡愁”。尽管我们一再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更趋向于个人化叙事,但在乡土叙事这一点上,家国叙事还是占据上风。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乡土文学”在现代之初,显得更单纯或质朴些;而当今的“乡土叙事”则要厚实复杂得多。这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是存在一种差异,只是表明了文学的现代性发展至今所发生的深刻变异。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变为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题材”,继而变为90年代的“乡土叙事”,由此可看出中国20世纪文学中现代性的流变轨迹。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乡土”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乡土”非常强调,试图关怀它的价值,这与现代性理论的兴起有一定的关系。
    B、“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没有对现代性的反思,就没有“乡土”的概念。
    C、“乡土”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
    D、从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从那些极具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土”的存在。
    2、下列不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A、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不再是古代单向度的怀乡。
    B、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土叙事”中,看不到浓郁的或深重的怀乡病。
    C、当代“乡土叙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被现代性占据,载不动一点“乡愁”。
    D、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并不能说明当代的“乡土叙事”就不如现代之初的“乡土文学”。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土”与城市或“现代”对抗的事实,说明在现代性思潮中,“乡土”与现代性渐行渐远。
    B、古代的怀乡与现代的怀乡有着很大差别,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更接近怀乡的本质意义。
    C、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虽然“乡土”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但不能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
    D、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变为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题材”,继而变为90年代的“乡土叙事”,这充分说明现在的“乡愁”已经不再具有乡土离别的韵味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9分)
    周节妇传
    宋濂
    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婚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妾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鬃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畜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教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已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同邑周本恭,归焉。 归:女子出嫁
    B、节妇相夫饬丧 相:辅助
    C、市诗书,教诸子 市:街市
    D、或怠睡首俯 睡:打瞌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节妇善待兄公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
    A、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
    B、①含食哺诸儿 ②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
    C、①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②剪鬃发示之
    D、①及长,遣从教师游 ②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4分)
    (2)及长,遣从教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鬃客秦关。
    [注]卢纶是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他的家乡刚好在长安的东面。
    8、颔联为什么写“梦”?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
    9、颈联的情和景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 (诸葛亮《出师表》)
    (2)荡胸生曾云,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的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宝贝一样看重,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