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汾阳中学高二年级月考语文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18—21题(22分)
    择死与择生
    ①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②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萦着我。
    ③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④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⑤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⑥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⑦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⑧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⑨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8.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4分)
    19.作者为什么认为“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6分)
    20.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21.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他们择死与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
    (2)司马迁择生:
    (3)他们择死与择生:
    六、语言运用(共13分)
    22.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故要识西湖,但看西子;要识西子,但看此诗。
    ②“云山已作峨嵋浅,山下碧流清似眼”
    ③余谓此诗是为西子写生也。④东坡又诗云:
    ⑤“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⑥识者谓此两句已道尽西湖。⑦东坡酷爱西湖,尝作诗云:
    答:
    23.根据文意,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有一个花匠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神奇的“天路”正成为海内外媒体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的战场。“每天要求采访的电话络绎不绝,人手少的时候接都接不过来。”驻扎在拉萨西藏宾馆的铁道部工作人员说。新华社在青海格尔木和西藏分别设立了采编平台,抽调近120名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在一线进行文字、图片、音视频报道。据了解,除了铁路部门确认的600名媒体记者外,云集在青藏铁路沿线的国内外其它媒体记者也超过了400人。一场争夺观众、读者、网民眼球的新闻大战已经开始。
    25.依照示例,从司马迁、庄子、王羲之、罗素、陈子昂、张若虚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4分)
    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1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东方——一个中国大地上响当当的教育品牌,而她的缔造者俞敏洪先生却演绎着一连串铭心刻骨
    的故事:是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
    身的颤抖,是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新东方发展的脚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又顽强地站起来,这也正是新
    东方校训的精髓——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之所以没有被困境压垮,在痛苦的磨难中坚持到最后,靠的就是自己不屈不挠的勇气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请自拟题目,并写一段精彩的开头,不少于80字。
    高二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3分)A (B.龟裂jūn B.栈桥zhàn 霰雪xiàn )
    2.(3分)B(A既--即 C恶—噩 D做—坐)
    3.A ①“界线”和“界限”都有“不同事物的分界”的意思,但“界线”侧重于分界的“边线”,事物的“边缘”;而“界限”侧重于“限度”。(1)中“荣”和“辱”强调对“度”的把握,故用“界限”。②“举办”常与“活动”搭配,“举行”常和“会议”搭配。⑨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叠起;重复出现。
    4.D。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而句中误作“禁止”。
    5.D。A项主宾搭配不当,后一个分句应为“福娃是北京……”。B.句式杂糅,应删去“十分必要”。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找到控制传染源扩散与传播”后加上“的途径”。
    23.越是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气质)。(3分)
    24.参考答案:青藏铁路开通采访记者云集/青藏铁路开通 引发新闻大战(大题4分,答案必须包含两个要点:青藏铁路(开通)、新闻大战(记者云集),每个要点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
    25.作家与作品对应,得2分;仿写内容与作品相符合的2分,句式(什么……也……,唯有……)符合要求,得2分;没有作品名称不能得分;如果仿写内容与作品名称无关,不管句式如何均不得分。
    七、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