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至于誓天断发,泣不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16.下列各项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得失,阐明中心论点,既赞叹庄宗成功又慨叹庄宗 失败。 B.以庄宗的“极盛”和他的“极衰”构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强调“人事” 的作用。 C.“岂得之难……而皆自于人欤?”连用问句,发人深思,并寓结论于疑问中, 又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天命”。 D.段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判朝政,讽谏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 味深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14分) 17.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3分) 三.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总是离人泪。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5)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 。 (6)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 四.诗歌鉴赏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请略加分析。 (2)有人认为词的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0-23题(18分) 暗 记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毕业的,原在一家幻灯厂当美术师,能画能写。后来下海了,在湘潭城开了一爿小小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工。同事们都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一些老辈子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令‘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道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途。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20.“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作者为什么要用“安闲”这个词?(4分) 答: 21.“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4分) 答: 22.“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试分析句子中“暗记”的含义。(4分) 答: 23.联系全文,请你探究一下本文写作的主旨。(6分) 答: 六.(10分) 24.某大型超市每天停止营业时间是晚上十点,请你写一篇广播稿在晚上十点前对顾客作一下提示。要求:语言得体,亲切自然,不少于70字。(4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被称为“中州古韵”的广东汉乐已在客家地区流传至少500年,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与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并称为“广东三大乐种”。今年7月,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组成的研究队伍深入汉乐之乡梅州大埔,采用街头随访、调查、走访各民间演奏团体、文化部门等形式,对汉乐进行了“生存评估”。研究中发现,尽管当地民众大多听说或听过广东汉乐,但对广东汉乐的名称知晓度低;对汉乐何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常识的了解率均低于20%。 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概述广东汉乐的基本情况: ; 。 ②在文段结尾横线处补写出关于广东汉乐“生存评估”的调查结论(15字以内):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应当有所畏惧,谨言慎行;还有人说:畏惧与否取决于你的精神境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语文科期中考试答卷 成绩: 注意事项:1、本答卷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题区。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答题,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语文科期中试题答案 1.D2。B3.D4.A 5.C6.D7.D8 C 9 C 10 D 11 B 12 D13.B 14.B15.B16.C 17.(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是这样吗?(3)你上前敬酒祝寿,祝过酒后,请求舞剑,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4)至于被正义和真理激发的人不这样,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 18.(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晓来谁染霜林醉?(3)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5)《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6)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19.(1)“满林残照见归鸦”,残阳似血,夕阳的余晖洒满整片树林,迎着霞光,乌鸦也纷纷归巢。此句作者借傍晚“鸦雀归巢”来对比反衬自己有家不能归的现状,表达出诗人的思家之情。(结合词句分析1分,手法2分,情感2分) (2)后两句是作者的想象:什么时候能一家人一起收拾田园,在充实的劳动后团团围坐在温暖的烛火旁煮茶吃茶、共享天伦之乐呢,借具体的画面来表达了对家园对亲人无限的思念。语言朴素平实,亲切生动,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20.“安闲”两字体现出胡笛的从容、大度。这样既照应了前文对胡笛的介绍“装裱技艺高,人品不错”,也与后文石丁的急噪形成对比,塑造了典型的人物性格。 21.“脸忽地红了”是因为石丁被胡笛识破了对别人不信任的内心而羞愧。“渐渐变紫”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画被仿造,内心还是不相信胡笛,并由此生发了对整个社会缺乏信任的愤怒。22.“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23.通过记叙画家石丁因不信任装裱师胡笛而产生的一场误会,揭露了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坦诚相待,互相信任,互相尊重。 24.(示例) 亲爱的顾客朋友们: 晚上好!感谢您光临我超市。我们今天的营业时间到十点钟就要结束了,但请您不要着急,请选好您所需要的物品,我们会耐心等待,超市员工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欢迎您明天继续光临。(称呼问候1分,达到提示目的1分,语言得体亲切1分,通顺连贯1分,满分4分。) 25.①在客家地区流传至少500年,是广东三大乐种之一;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民众对其知晓度低(了解少)。(4分,每点2分) ②广东汉乐面临生存危机(或广东汉乐发展后继无人,或广东汉乐的传承前景堪忧)(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