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 10.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鲍叔知其贤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B.管仲富拟于公室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置杯焉则胶 11.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牙“能知人”的一组( ) ① 鲍叔知其贤 ②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 鲍叔遂进管仲 ④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 故论卑而易行 ⑥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牙经商,老是赔本,作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第Ⅱ卷﹙96分﹚ 四、翻译、名句及诗歌﹙22分﹚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 ⑴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分﹚ ⑵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 ⑶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4分﹚ 14.名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6分﹚ ⑴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⑵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___!﹙渔父》﹚ ⑶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⑷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⑸《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6)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 。(《项脊轩志》)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第三联。(4分) 五、语言表达 16-17题。﹙每题4分 共8分﹚ 16. 2010年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闻讯后,各级部门、群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军人、医生、志愿者等纷纷赶赴灾区展开实地救援,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扣住人物身份,运用一种修辞格,写一句鼓舞灾区人民的话。﹙不超过2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实验的结论。﹙不超过20字﹚﹙4分﹚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声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静 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提放蜻蜓是几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突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18、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 (1)拍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成长感悟。(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22.读下面一段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的时候,香港货柜司机出身46岁的志愿者黄福荣先生到玉树孤儿园做志愿服务才4天。地震的时候他先跑到安全地带了,看到还有老师孩子没有出来,就奋不顾身冲进去。这一去再没有出来。他做志愿服务多年,从来不愿意宣扬:“做事就行了,有什么可说的。”不仅自己极为低调,也不愿意别人多说他做的事。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是死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也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