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粤教版必修四高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粤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只能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必须写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试卷的整洁,书写的端正。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 】
    A. 蹩进(bié) 拗开(yòu) 咂摸(zā) 庠(xiáng)序
    B. 打烊(yàng) 敌忾(kǎi) 穿凿(zháo) 庇护(bì)
    C. 惫懒(bèi) 冷炙(jiǔ) 角色(jiǎo) 窈窕(tiǎo)
    D. 迤逦(lǐ) 偏裨(pí) 饿殍(piǎo) 谂知(shě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 和消费时尚 。
    (2)经过世代的筛选, 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3)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心中就泛起一种 的感觉。
    A.理念 流传 冷清 B.理想 流传 清冷
    C.理想 留传 冷清 D.理念 留传 清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全面启动,各科教材也纷纷改头换面,数种理念先进、编排科学的新版教材已经与广大师生见面。
    B.在今年的元旦联欢晚会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吹拉弹唱,表演了许多精彩的文艺节目。
    C.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D.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陈奂生的身份是显著提高了,村上的人不但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
    B.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已拟订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并将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C.如何防备展览会的展品和珠宝店里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是安全保卫部门深感头痛的一件事。
    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形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保障。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衰其诖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埋;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夸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诖误:贻误,连累,牵累。戎旃:军旗,这里指军队。著纲:颁布法令。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矜其诖误 矜:怜悯
    B.诸囚次于宁州 次:临时驻扎、住宿
    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 董:监督、督察
    D.自天兵暂临 暂:暂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司刑使相次而至 泉涓涓而流
    B.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 不赂者以赂者丧
    C.何征发之不赴 大王来何操
    D.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 】
    ①时狄仁杰衰其诖误 ②止司刑使,停斩决
    ③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⑥ 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李贞起兵抗拒武则天,兵败后,受牵连而被处死的士人及老百姓有六 百多人,另有五千多人没为官奴。
    B.狄仁杰上表为连累之人求情时,深知风险圾大,故言辞委婉。
    C.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以叛逆罪相戚胁,狄仁杰毫不畏惧,
    D.狄仁杰抵制了张光辅的横征暴敛,被张光辅诬陷,降为复州刺史。
    9.根据文言文段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埋;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3分)
    (2)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见六朝古都,念今昔对比,感时伤逝而作。)
    (1)联系背景,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
    答: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白居易《琵琶行》)
    (4)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 ,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书海茫茫
    余秋雨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的。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应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2.作者在图书馆、书店和街头报亭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继而又会“无奈”,为什么?根据文章说明原因。(5分)
    1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9分)
    (1)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2)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
    (3)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将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书海描写得既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令人神往;又汹涌混沌、巨浪排空,叫人惊心动魄。
    B.对“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作者是认为没有禁区的;而对“开卷有益”的说法确是完全赞同的,认为他同自设禁区一样,是成熟的标志。
    C.作者在阐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时,忽略了在阅读领域里尚有“感觉极好”而毒性极大,“感觉不对”却有益于身心的书刊。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从整体看情彩飞扬,情胜于理。
    D.作者认为对“感觉不对”的文章予以批评,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对极少数邪恶阴毒的文章,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这对于以个体活动为特征的阅读,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
    E.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泅得出来”是有信心的,并认为今天的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良好环境,应当倍加珍惜。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不能跨题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打工仔
    杨崇德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儿子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有那副让人见了还以为是个流氓的乌黑墨镜。招得村里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去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真的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的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机会了。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发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则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人很投入,在用小刀给女人修指甲。指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却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二十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脑神经被重重刺了一个: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未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么。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指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指甲很好看,很新鲜。
    15.发爷发现儿子在深圳替人修脚,又打又骂,回来后气病而死,他为什么会这样?而当村里人问他阿贵在那好么,他却说,好好。这又说明什么?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6分)
    答:
    16.阿贵对修脚是怎么看的?村里人问他在深圳干什么,他为何笑而不言?阿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5分)
    答:
    17.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小说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推进情节,阿贵从深圳回家过年,不啻“天堂“来客,发爷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个”天堂“。陡笔一转,发现儿子原来在天堂里替人修脚,如五雷轰项,气病而死。
    B.这篇小说深沉凝重,发人深省,反映了两种思想观念的冲突。作者对阿贵是批判讽刺的,对发爷是赞美的同情的。
    C.发爷看阿贵替人修脚的一幕,颇具讽刺意味,他先是“好奇”,“出神地站了近10分钟”,觉得脚指甲涂上红油,“很好看,很新鲜”;后来发现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就又打又骂。
    D.发爷死后,阿贵在众乡亲面前为他修脚,这表明阿贵在向发爷忏悔,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E.爷爷的死这个结局既使阿贵很伤心,又让他获得了解放,这预示了阿贵将有比父辈更好的命运。
    F.这篇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质朴无华而又形象生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林语堂自传(节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