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宋词四首》课时训练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A、憔悴 纯粹 翠绿 淬火 B、稼轩 煊赫 玄虚 炫目 C、烽火 枫树 封镜 疯狂 D、驿站 后裔 臆断 肄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霭 次第 仓皇 羽扇纶巾 B、故垒 怅惘 社鼓 良辰美景 C、强虏 梧桐 雄姿 舞榭歌台 D、巷陌 宵夜 凄惨 元嘉草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你对生活的状况及别人的行为要求越少,你就 容易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2)钱钟书先生说,爱情是 品,友谊是奢侈品。 (3)自信的人,并不是 经别人强的人,而是对事情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知道自己对环境有影响力的人。 A、越 必须 到处 B、更 必需 处处 C、越 必需 处处 D、更 必须 到处 二、赏析实践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为什么要将“周郎”和“赤壁”并称? 2、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红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3、苏轼在上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情调不合,你的看法如何? 三、新题导练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 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是什么? 2、“流水落花春去也”表面写春光归去,实际写的是什么? 3、扼要鉴赏本词的艺术特点。 17课:《宋词四首》 一、1B(xuān xuān xuán xuàn) 2B (“良晨美景” 改为 “良辰美景”) 3C(“越”和前面的“越”呼应,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发展。“更”,表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动词,用在名词前;“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副词,用在动词前。“处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到处”,各处,处处。“到处”比“处处”的动作性强,而“处处”侧重客观存在。) 二、1、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对他的敬仰,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2、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这三句江山合定,有声有色。 3、表达作者对英雄们的向往之情,反衬自己的无所作为。 4、“多情”是古代诗词中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诗,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三、1、“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即亡国之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是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2、实际上以春光归去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3、本词以景起篇,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仇恨交织起来抒叙,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