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6分﹚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分﹚ 五、15、默写,任选其中一组做。(7分) ①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且放白鹿青崖间, 。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六、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6—19题。(18分) 味 道 曾经在路边的报亭旁,看到一个傍晚收工的年轻人。是个在街巷上做饼的青年,一辆三轮车,一口锅,一罐气,一袋面,一个钱盒,便是他全部的家当。他显然是在北京闯荡了许久,对于报刊亭的老板,也是熟悉。将车刚刚停住,老板便朝他喊,嘿,你要的杂志,今天终于来了!这样一个头发蓬乱、衣服上沾满了面粉的年轻打工者,我猜想他所喜欢的杂志,当是火车站旁经常出售的那些纯粹刺激感官的低劣报刊吧。但让我吃惊的是,他竟然拿了一本心灵小品类的杂志,而且,那一期上,恰恰有我刚刚发表的一篇文章!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个风尘仆仆的年轻男人,想他在灯光昏暗的出租屋里,于周围人此起彼伏的划拳声、哈欠声和恶俗笑话中,连唇边的饭粒也来不及擦,便倚在床头,翻看起最新买来的杂志。这样的夜晚,整个城市正在灯红酒绿中,沉醉迷离,有人吞云吐雾,有人酒吧买醉,有人迷失街头,唯独他,用一本安静的杂志,将喧嚣屏蔽在心灵之外。或许,还没有家庭的他,也会在日后慢慢成为一个世俗的男人,但那一刻,我还是愿意,将他异乡捧书夜读的安然,看成是一朵槐花,在农家的院里,在有月亮的夜晚,将朴实无华的香味,传给哭啼不眠的孩子。 也常在网上,闻到许多辛辣刺激且呛鼻的味道。记得一个热闹的漫画群里,有一个人,看到新来的我,得意扬扬地将头凑过来,说,知道么,我边玩儿边画,很轻松地,一月便可挣到过万银子,而且,是要有人一次次求我找我,才肯画的,不像你们写字的人,那么辛苦地熬夜,眼里熬出血丝来,还未必有人会用。我在群里,看着他跟一些新手,傲慢地夸耀着,犹如一个打着饱嗝、财大气粗的商人,觥筹交错中,看得见镶嵌的金牙上韭菜的痕迹。 这样在人面前,将视线高傲扫过的人,我曾一次次地遇到。譬如在会议上,将别人的观点批得一无是处的某个专家;譬如MSN上,只肯用英语与我交流的在国外的某个镀金者;譬如心情不好,无缘无故地冲自己下属发脾气的领导;譬如有了一点的成就,便自视甚高而不肯与比自己低的人闲聊的所谓名家。当我与他们遇到,听见他们夸夸其谈,常常会下意识地,想要掩鼻走开。我总是会从他们的身上,嗅到一股浓重的韭菜包子或者大蒜的味道。这样的味道,经由一个发酵许久的隔了夜的饱嗝,打出来,愈加地俗恶不堪。 曾经在市区的公园里,看到一对父女。是周末清爽的早晨,女儿牵着父亲的手,默默地向前移动。父亲显然是患过脑瘫,神情有些呆滞,但还是在女儿的牵引下,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着。周围,是鸟语花香,而做女儿的,却只是注视着父亲的脚步。他们之间,并没有语言,甚至在这样一个活力充沛的清晨,他们的出现,显得有些略略不合时宜。 行了不过是几十步,做父亲的,便累了,不管女儿怎样哄劝,都孩子似的不肯再前进一步。30多岁的女儿,就将随身携带的小板凳放在路边,让父亲坐下,而后,她蹲下身去,为父亲脱下鞋子,轻轻地按摩着他的脚掌。这当是他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个镜头吧,但那一刻,我还是被这样一对父女,深深地打动。在那样一个几十种花,竞相绽放的清晨,我却只闻得到茉莉的浅香,它们温柔缭绕着,如一股溪水,浸润着我的心田。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与成千上万的人擦肩而过。我们将别人视作可逃或可亲的花香;而也必有人,从我们身上,闻到同样馥郁或者刺鼻的味道。而你,在人群中,于时光里,究竟想要沉淀出哪一种? (选自2009年第6期《散文》) 16、通观全文,说说“味道”在文中的含义及其作用。(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说出你对第3段划线语句的意思的理解。(4分) 答: 。 18、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主旨?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19、文章最后一段说“而你,在人群中,于时光里,究竟想要沉淀出哪一种?”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希望你“沉淀出哪一种”?(4分) 答: 。 20、课内阅读﹙6分﹚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请分别解释下边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①或凭几学书 ( ) ②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 ) ③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 ) (2)将下列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七、语言运用。(5分) 21、根据例句,仿写句子,要求分别用“体育,你是团结”和“体育,你是荣誉”开头,每个句子不超过35字。(5分) 例句:体育,你是拼搏。每当我们看到林丹脸上流淌的汗水和湿透的运动衫,我们才知道了你的真正内涵。 答:体育,你是团结。 体育,你是荣誉。 八、作文(60分) 阅读下列小诗,按要求作文。 儿时,只要听到一声妈妈的呼唤,就破涕为笑了。 青年时,只要听到一声恋人的呼唤,就转愁为喜了。 中年时,只要听到一声儿女的呼唤,就苦累全消了。 老年时,只要听到一声孙儿的呼唤,就返老还童了。 在人生之路的跋涉中,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春天的鲜花,是夏天的清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炉火,是一支最甜美的歌,是一首最动人的诗。人的一生中又何止是有亲人的“呼唤”,整个社会又何尝不时时、处处回荡着“呼唤”的声音。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