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都江堰达标优化训练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没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做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三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的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四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11.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解析:从整体阅读入手,概括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句“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不要被文中“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保存”“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所迷惑。
    参考答案:这篇文章写的是废墟。作者的态度是保存。
    12.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概括说明怎样的修缮才是对废墟的恩惠。
    解析:抓住“这种劳作……是恩惠” “是……夙愿”两句,组合文中语句进行回答。不要照搬全句。
    参考答案: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把损坏降到最低度。
    13.根据第三部分内容,怎样理解“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一句的意思?
    解析:从“真正深沉的文学”中理解“净化了悲剧”的意思。别将“废墟”“悲剧”理解得太实在、具体。
    参考答案:这些作家能正视人生的坎坷、民族的多难,他们的作品凝聚着历史最深沉的思考。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因为“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所以“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B.人生不能没有废墟,否则活得太累了。
    C.“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这一句中的“空隙”是指对传统的废墟接纳。
    D.这篇文章思想深刻,哲理性强,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E.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情理结合,语言形象、含蓄、深刻、犀利。
    解析:将B项与原文“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对照,可知错在“活得”二字。C项“空隙”应是留给废墟的,根据下文“心平气和”“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可知“空隙”的意思应是对历史陈迹的大度。不要弄错了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废墟,而不是传统。
    答案:BC
    二、语言运用
    15.在下文横线上,根据提供的开头,仿照提供的句子,续写句子。
    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去遐想;
    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
    诗人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给定的例句中,“画家画花”“留些天地”,“音乐家演奏”“无声胜有声”,都体现了画画及演奏中的“空白艺术”,这也是例句的主旨。所以下文中“诗人作诗”“教师讲课”也应遵循这个主旨,即应体现“作诗”“讲课”中的空白艺术。
    参考答案: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去欣赏;
    教师讲课,言简意赅,故意引而不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16.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运用比喻,喻体必须恰当;另外,从给定的两个句子来看,两个比喻句是并列关系,在每一个比喻句的内部,前后的语意又必须衔接。如将“人生”比作“爱出谜语的顽童”,下面紧接着就写出其“爱出难题”;如将“人生”比作“旅行”,“理解是前进的火把”,说出了理解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真诚就像开满枝头的花朵,总是能结出友谊的果实;真诚好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心灵就是小溪的源头。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