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_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10)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8分) 下 锅 烂 邓刚 ①我的家在辽东半岛的尖尖上,出门就是海,好吃的东西多极了。礁石上有一片片牡蛎,只要用蛎钩子当当敲打几下,再轻轻一掀,便露出一窝白嫩的蛎肉,咬一口饼子,就一口蛎肉,咂巴咂巴嘴儿,可真鲜死了!礁石旁还有美味的蚬子和用针一挑一嘟噜肉的香海螺。再往水里走,肥肥的大赤角红蟹子,比鸡蛋还有营养的刺锅子(海胆),还有胖乎乎的海参、鲍鱼、扇贝,据说多么高级的宴会也少不了这些海味儿。 ②但是,在海边上长得最多,看得最多,吃得最多,闻到味儿也最多的还是海菜。这东西泼实,沿着弯弯曲曲的海滩,长得绿茵茵的一片,集市上所有的海物,数它贱,吃起来也省事,水烧开以后,再把它下锅,翻一个滚就行,所以渔村人叫它下锅烂。只要喝过一碗下锅烂的人,一辈子也会想着它的鲜味儿。大冷天,满身冰茬盐花的打鱼人下了船,咕嘟嘟喝上一碗热乎乎的下锅烂汤,立即热气四溢,血脉贯通,浑身浪打风摇的乏劲儿,一扫而光!再品品那海参呀,鲍鱼呀,扇贝呀,蚬子呀,蛎子呀,味道全有了!难怪渔村有这样的歌谣:蚬子鲜到嘴,蛎子鲜到心,下锅烂鲜到脚后跟。 ③下锅烂是又薄又嫩的小绿叶叶,却只在冬天里长,而且天越冷越长得旺,味道也越鲜。姑娘们蹲在冰冷的水湾里,用冻得红肿的手指头一点点从礁石上往下揪,很不容易;揪一会儿,手指就冻得猫咬似的痛,但姑娘们不在乎,依然叽叽嘎嘎干得欢。这硬功夫是从一代代老辈勤劳的渔家人传下来的。当她们还吃奶的时候,母亲就把她们捆绑在腰后,拐着筐子下海;刚会走,就跟在母亲身后揪海菜,揪一会儿,小手冻勾勾了,痛得不行,就呜呜地哭,当妈的回过头来用嘴含着孩子的小指头咂一阵。缓过热来,便喝斥着说:“干吧,冻过劲就好了!”果然,孩子不再哭了,那小手开始麻木,过一会儿就不痛了。渔村人就是靠这种“冻过劲就好了”的精神,支撑着一代代家业。 ④隆冬时节,寒风呼号,灰白色的天,土黄色的地,一派死气沉沉,连老绿色的松树也像蒙上了一层灰。然而在浪头翻滚、冰雪覆盖的海滩上,一片片鲜嫩的海菜,却像绿色的绸缎,在波浪里轻柔地摆动。海菜是海边人的命根子,海菜饼子,海菜包子,海菜粥……三年灾害那阵,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那年头,连八十岁的老人也颤颤巍巍地拄着拐下海,老老少少走向了海滩,大家拼命地揪呀,揪呀,一潮一潮,成千上万筐海菜拐出了海滩。可是你回头再看,海滩上仍是鲜绿的一片!下锅烂通人性,它知道人们挨饿,需要它,就使劲地长,把营养献给人们。下锅烂有营养呀,人吃了长劲,猪吃了长膘,鸡鸭吃了下大个儿的蛋。渔村人靠着它,在那艰难困苦的年头,挺起身架去迎风踏浪。 ⑤前些年我回家乡一趟,母亲发愁地说:“现在回来干啥,吃不着鱼,看不见虾!”我说:“喝碗下锅烂比什么都强!”父亲在一旁叹口气:“这年头,揪下锅烂也是走资本主义!……”倔强的小妹妹一声不响地拐着小柳筐下海了,但不一会儿,就被工作组的人撵回来,她手上脚上被蛎壳子划出了血道道,小柳筐被人家用脚踹碎了。我拉着妹妹冰凉的小手,说:“哥哥什么也不想吃!”小妹却骄傲地从衣兜里掏出一球湿漉漉的下锅烂,母亲赶紧给我熬了一大碗下锅烂汤。我含着泪花喝着,却不感到有什么鲜味儿,反觉得有些苦。 ⑥那一年又赶上了寒流,冰雪遮天盖地,正在飞涌的浪涛也突然被冻凝在半空,形成一道道固体的白色浪峰。我望着连天的冰雪,心里猛然一动,那下锅烂完了吧,便跑向海滩。确实什么也没有了,到处是一片银白色,我捡块蛎壳,使劲地挖着雪,陡然,在那坚硬的冰层里闪着一片淡淡的绿光,啊,下锅烂!它虽然凝结在冰层里,却顽强地向上伸展着叶片,不难看出,它是在水中摆动漂浮时突然被冻住的,所以,还保持着轻柔的身姿。我急急地刨碎冰块,便露出下锅烂那同冰茬结成一体的僵硬叶片,像一块远古的植物化石,但却闪烁着绿得可爱的光。不知怎么的,我想起了风雨山林里的边防战士,烟火轰鸣中的炼钢工,险涛恶浪里的打鱼人…… ⑦第二天,艳阳高照,冰雪消溶时,下锅烂却又在波浪里翩翩起舞了,你绿色的叶尖尖,仿佛是无数双绿色的小手,倚着海涛的节奏打拍击掌。渔村一个长辈爷爷对我说,他小时候赶上一次大寒潮,鱼儿冻成了棍,蛎子冻凸了盖,蚬子冻碎了壳,海参冻成了冰蛋蛋,可下锅烂没事儿,这东西命大,冻不死! ⑧也有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妹妹来信说,现在家乡好啦,不用说下锅烂,鲜鱼肥蟹也管你吃个够!可我并不想那些鲜鱼肥蟹,我想的是那些脚踩、浪砸、寒风扫的下锅烂。 (1982年8月31日) 16.文章写“下锅烂”,为什么从海边的牡蛎、蚬子、香海螺等美味开始写起?(6分) 答: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渔村人就是靠这种“冻过劲就好了”的精神,支撑着一代代家业。 答: ②我含着泪花喝着,却不感到有什么鲜味儿,反觉得有些苦。 答: 18.文中的“下锅烂”有什么特点?文章写“下锅烂”有什么寓意?(6分) 答: 六、语言运用和表达(8分) 19.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的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4分)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闻萧声,有人吹到月三更。 改后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温庭筠的七言律诗《利州南渡》,已打乱顺序,请重新排练顺序。(4分) 澹然空水对斜晖, 。 , 柳边人歇待船归。 , 。 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注。 注:范蠡,春秋楚人,曾助越灭吴,为上将军,后辞官乘舟而去;机,世俗心机。 ①万顷江田一鹭飞 ②数丛沙草群鸥散 ③波上马嘶看棹去 ④曲岛苍茫接翠微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热爱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为生命着色” 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河北正定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 1.A2.D3. D 4.A 5.答案 选A项。A、等闲视之:当做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符合语境。B、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用于“惊喜”不妥,可改用突如其来。C、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此处用于自己不妥,可改用大手大脚。D、细大不捐,大的小的都不舍弃。6.答案 选C项 A.主语残缺 B.句式杂糅D. 主客颠倒,应为“人们对……是陌生和淡薄的”,同时删去后一个“人们”7.答案选A 8.B(错,同“措”,安排,安置)9.C(A你/如果 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C就,那么 D大概/自己的)10.D(D为判断句,其他均为宾语前置句) 11.B(寇:侵犯。)12.B(①是说阎宝在其他城池失守的情况下能独守邢州,这个事实的陈说不能体现出他的谋略;②是表现庄宗对阎宝的器重,是侧面表现其“善谋略”;④是庄宗的行为)13.C(“登无石山,其誓甚盛”的是“汴人”,即后文的“汴军”,也就是后梁的军队) 14.(1)现在如果带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还没有集结,加上听说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 “引退”译为“带兵后退”,“为所”表被动,“乘”译为“追逐、追击”,“溃”译为“乱”或“溃败”,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庄宗听了很是震动,说:“如果没有您,几乎计谋错误。”( “耸”通“竦”,震动;“微”译为“如果没有”,语意通顺2分) 16.文章开头用海边的牡蛎、蚬子、香海螺等美味与海菜对比,引起下文。突出海菜不仅鲜美,而且价廉,把下锅烂与平民紧紧栓系在一起。 17.①“冻过劲就好了”的精神就是坚忍不拔的精神,作者赞美渔村人正是用这种精神战胜了严寒、饥饿等天灾人祸。 ②作者感受到,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里,家人、国人生活艰难,下锅烂的自然鲜味不复存在,而是被生活的艰难困苦所替代。 18.特点:鲜美、价廉、易煮、耐寒。寓意:下锅烂是渔村人战饥饿、斗严寒的不屈精神的象征,本文通过对下锅烂的咏叹,歌颂了人的巨大生命力与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折射了社会的风貌、历史的变化。 19.扁舟过桥下,闻萧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20.④③②① (澹然:水波动貌。翠微:指青翠的山气。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桨,也指船。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译文: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乃声惊散沙洲草丛的鸥鸟,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意义,飘泊五湖独自忘掉世俗心机。) 文言文参考译文: 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亲阎佐,曾任海州刺史。阎宝年轻时做朱瑾的牙将,朱瑾驻守兖州失守,阎宝与朱瑾手下的胡规、康怀英归汴梁,都被提拔任用。自从梁太祖进军河朔,在关西争霸,阎宝与葛从周、丁会、贺德伦、李思安各自为大将,率领军队四面出击,所到之处都建立战功,历任洺、随、宿、郑四州刺史。天祐六年,梁太祖让阎宝做邢洺节度使、检校太傅。庄宗平定魏博,十三年,攻打相、卫、洺、磁四州,都攻克了,只有阎宝守住了邢州,但是孤立无援。八月,阎宝率邢州投降,庄宗嘉奖他,阎宝晋升官职做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担任天平国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等职,庄宗以宾客之礼对待他,每有事情谋划,就与阎宝商议决断。 契丹进犯幽州,周德威形势危急,阎宝与李存审跟随明宗在幽州西北攻打契丹军队,解周德威之围后回师。胡柳之战,各军曲行避敌,持观望态度,梁军登上无石山,军势强盛。庄宗望见,害怕自己军队不能与之对抗,想要退守。阎宝进言说:“大王深入敌境,主力军队之外的部分军队战事不利,王彦章的骑兵已经进入濮州,山下只有步兵陈列,天色将晚,士兵都有了归意,我们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攻打他们,他们一定会败退逃跑。现在如果引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尚未集结,加上听闻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大凡作战,决定胜负,在于正确地估计形势;决定战斗,在于正确地了解敌情.形势和敌情都已经掌握了,决定就要下得果断。现在大王的成败,就在此一战,如果不能取胜,假如余下人马度过黄河,黄河以北的地区就不归大王所有了,大王一定要努力迎战啊!”庄宗听了很是震动,说:“如果没有您,几乎计谋错误。”于是率领骑兵大声呼喝,挥动长矛登上无石山,大败梁军。 十八年,张文礼杀死王镕反叛,阎宝率军进攻讨伐。八月,收复赵州,进军渡过滹水,擒获叛贼的同党张友顺献给庄宗。九月,军队进逼真定,在西南方扎营。挖掘壕沟,建栅栏来环绕着它,挖开大悲寺漕渠来淹没敌城的外城。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万大军来援救镇州,前锋抵达新乐,军中众人都很担忧。阎宝见庄宗,陈说策略,军情才安定下来。敌人退军,加封检校侍中。三月,城中发生饥荒,王处瑾的部下出城寻找食物,阎宝放他们出去,埋伏军队截击他们。饥饿的敌军士兵大量涌至,其他军队尚未集结,阎宝被敌人追击;于是阎宝收兵退守赵州,因此感到耻辱,愤恨而病,背上毒疮发作而死,时年六十岁。同光初年,朝廷追赠阎宝太师之职,晋天福年间,追封他为太原郡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