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山水田园诗四首 达标优化训练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山水田园诗四首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移舟泊烟渚( )( ) 林表明霁色( )
    相与上膏腴( )( ) 所乐在畋渔( )
    满园植葵藿( ) 兀然倾一壶( )
    解析:注意拼音规则的正确使用,纠正平时的习惯性误读,如“霁”常被读作“qí”。
    答案:bó zhǔ jì gāo yú tiǎn huò wù
    2.名言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
    (2)终南阴岭秀,________________。
    (3)我情既浩荡,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翔集依我庐。
    (5)日与南山老,________________。
    (6)长风驱松柏,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字形书写正确,尤其要注意“畋”“壑”等字的书写。
    答案:(1)移舟泊烟渚 (2)积雪浮云端 (3)所乐在畋渔 (4)禽雀知我闲 (5)兀然倾一壶 (6)声拂万壑清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宿建德江》这首诗,完成3—4题。
    3.“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3.解析:注意抓住诗眼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4.解析:通过分析诗句中运用精妙的关键字词如“旷”“低”“近”等来把握诗歌的内涵。
    答案: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8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6.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5.解析:紧扣住诗题中“送”字理解诗歌感情基调,“渺茫”一词的含义和包含着的作者的心情就可以体会出来了。
    答案:“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6.解析:注意分析设问在诗中的运用效果。
    答案: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7.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8.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7.解析: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答案: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第二问可紧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
    答案: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二、语言运用
    9.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智者的思索是深深的泉眼,从中涌出的水也许很少,但滴滴晶莹;庸者的奢谈是浅浅的沟渠,由此流过的水或许很多,却股股浑浊。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弄清题目的明示信息与隐含信息。题目要求仿照比喻形式,选择新的本题和喻体,这是明示信息;再审读所给句子,是由两个比喻句组成的一组关系相对或相反的句子,比喻句之间有转折关系,这就是隐含信息。仿写时不能脱离这些信息要求。
    答案:逆耳的忠言好比配有黄连的中药,虽然难以下咽,却是对症下药;奉承的蜜语犹如含有毒药的琼浆,虽然香甜可口,却是慢性中毒。
    读书做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曾隐居鹿门山。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以隐士终身。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一个人的才智本应报效国家才能得到更大发展,孟浩然才学出众,却因不愿媚俗而以隐士终身,对此,你有何看法?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