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一只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当年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在江南的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鸸的歌声和舞蹈? ⑦我喜欢夏天的白鹭,它们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当白鹭们从碧绿的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到树梢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棵最浪漫的花朵。 ⑧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细想起来,我记住的鸟可不少。因为,我认定她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使我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我知道,有时候一只鸟嘴也是红的。 (选自《散文》有删改) 17.在下面的横线上解释第⑥段中“婀娜”一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婀娜: 18.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19.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你修改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病句: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使我多少有些惭愧。 改为: 20.阅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发挥你的想像,在后面再仿写一个结构相似的句子。(3分) 21.揣摩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体会此处的问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2.文章的前七段称代小鸟用“它(它们),而第⑧段改称“她”,你是怎样理解这种人称变化的?(3分) 23.作者在文中说:“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为什么说人也会感谢鸟呢,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4分) 阅读二 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化社会”,把高度信息化作为向未来进军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①所谓“信息”,就是对收信人(人 、生物或机器)来说,是一种希望得到的、具有某种意义的表示形式。这里所说的“某种意义”,指的是能为收信者所感觉到、理解到的东西(信号或符号),反之,收信者所无法感觉和理解的,就不叫信息。 鸟语,是鸟类所能感知和理解的,因此,可以说是鸟类的信息;蝶舞,也是蝶类的一捉信息。但对人类来说,由于它们都不能被理解,因而也就不认为它们是信息了。又如,来自宇宙其它星体的电波,目前还没有收信机能接收它,即使有办法接收,收信者也无法理解,因此严格地说,它仍然不能作为人类的“信息”。 对于人类来说,由于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一些昔日不认为是信息的东西,今天也可能成了信息。例如,公元前在巴比伦和阿西利亚等地广泛使用的楔形文字,过去由于没有人能理解它,所以它对我们来说不是信息。现在由于许多语言学家的努力,已经可经阅读和理解这种楔形文字了,于是它也就开始具备作为信息的条件。 如果将信息与人类接受信息的五官相对应,可以把信息分为听觉信息、视觉信息、味觉信息、嗅觉信息和触觉信息等。②讲话和音乐之类属于听觉信息;图片、文字、照片、景物等属于视觉信息。在这五类信息中,视觉信息所占的比重最大。这也就是图像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而异军突起的原因。 ③信息在人类(生物)的生存上,具有和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都是人类(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在人类社会漫漫的历史长河,人类的信息活动经历了五次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获得,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是以莫尔斯电报(1844年)为起点的电信技术的开拓,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为特点的第五次信息革命阶段。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过物质生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整个社会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信息爆炸”状态。因此“信息社会”这个名词也应运而生。 24.本文属于( )说明文,运用的说明顺序( )。(4分) 25.本文是依次从( )方面说明“信息”的。(3分) A.本质 概念 价值 类别B.概念 特征 变革 价值 C.概念 类别 变革 价值D.特征 概念 类别 价值 26.指出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分) 27.判断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本文开头从概述现象入手,引出所要说明的对象。( ) ②第三段的三句话都是具体说明上段最后一句话。( ) ③第四段中加点词“可能”不能删掉,否则,就不符合实际了,表达不准确。( ) ④最后一段中加着重号的两个词“生产”、“加工”可以互相位置,因为它们是并列的关系( ) 三、语言运用(6分) 在下列文句的画线部分填入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往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两个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里,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一个人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另一个人却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色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飞翔。半年后,前者因忧郁死在狱中;后者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这个故事能引发你哪些联想,给你什么启迪呢?请以“窗外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见闻,你的体验,也可以写你的思考,你的想象;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要求:(1)所写内容要与话题有关;(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高二汉语文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CDCBBAACBD 111213141516 CDDDCB 二.阅读 阅读一 17.文中指柳树多姿而美好。(意思相近即可) 18.“弹性”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的风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19.去掉“在……时”或者去掉“使”都可以 20.要求仿写的句子结构相似,修辞手法相同,字数相近。参考例句:①与雨点一起弹琴②与晨曦一起漫步21.这里的问句并非有疑而问,突出描写了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对小鸟的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意思相近即可) 22.文章的前面部分运用大量的排比、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小鸟的美和可爱,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第⑧段改用“她”,把小鸟人格化,将小鸟看成是人类的朋友,并从小鸟的身上得到许多人生感悟,从而把对小鸟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学生言之有理即可。23.此题答案可多元化,学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参考答案:小鸟装扮了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人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欣赏美;人要向小鸟一样,虽然普通平凡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小鸟的身上,人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 阅读二 解题思路 24,识别类型,可从说明对象的属类和说明的内容来加以识别。识别说明顺序,可以运用排除法:非时非空即逻辑。(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 25,(B)要仔细阅读全文,尤其要弄清楚第二、三、四段都是围绕概念,即“什么是信息”说明的。第三、四段举例说明“信息”必须具备的本质特征——具有某种意义。弄清了这些,答案就不会选错了。 26,识别①,要注意它揭示的是“信息”这一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而不是部分本质特征。前者属于下定义,后者属于作诠释。识别②,要注意它的内容和形式:内容上,它把同类归在一起;形式上,它用了分号。分类别识别③,要注意“和”是介词,而不是连词,“和……同等”是作比较的结果。 27,解答①,要把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1句话联系起来,答案就清楚了。解答②,可参考第2题的思路解说。解答③,可运用比较法,看删后是否符合实际。解答④,要弄清“加工”的含义比“生产”更进了一层,这里是指对原信息加以筛选、提炼,使之达到更完美的标准。因些,两个词如果对调 ,就不符合逻辑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