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苏省无锡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2.文章第(1)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13.第(3)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第(4)段描写背水的生动画面。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各有什么特色?(5分)
    14.文章以“背水的日子”为题,第(10)段却以较长的篇幅写“闹热”的场景。请对内容上的这种安排作简要分析。(4分)
    15.作者对背水的日子深深地眷念,请探究文章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5分)
    六 作文题(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应该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请以“错过”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语文Ⅱ(附加题)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共20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题(10分)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 夫 水 搏 而 跃 之 可 使 过 颡 激 而 行 之 可 使 在 山 是 岂 水 之 性 哉 其 势 则 然 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1. 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6分)
    今 夫 水 搏 而 跃 之 可 使 过 颡 激 而 行 之 可 使 在 山 是 岂 水 之 性 哉 其 势 则 然 也。
    2.告子和孟子讨论的是什么问题?(2分)
    3.他们两人对这个问题各持怎样的看法?(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名著阅读题(10分)
    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从书名来看,《三国演义》讲的好像就是魏蜀吴三国的故事,实际上它所讲述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它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到西晋武帝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斗争的故事。
    B.《边城》描绘了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同时也表现了人物共同的心理情感:爱、矛盾与孤寂。
    C.觉新是《家》中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忍让顺从,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D.鲁迅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反映时代气氛。《阿Q正传》中用寄存衣箱、盘辫子、戴“银桃子”等细节描写革命在未庄引起的变化,反映出以未庄为代表的江南农村的落后、闭塞。
    E.曹禺在《雷雨》中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法,让鲁侍萍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述说自己的遭遇,从而揭露周朴园荒淫的私生活和罪恶的发家史。
    5.下列故事均出自《三国演义》,请在横线上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5分)
    (1) 威震逍遥津 (2) 横槊赋诗
    (3) 身在曹营心在汉 (4) 乐不思蜀
    (5) 陪了夫人又折兵
    参考答案
    1.D A.叱咤(zhà) B.不胫而走(jìng) C.拾掇(duō)
    2.A 3.B
    4爱国主义 开放时代 理性意识
    5教师体罚、轻视的学生中有未来的人才
    6 C 喻:使……明白。
    7 B(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8 B(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
    9(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
    10(1)D (2)“空”字意为“白白地”, 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的情形,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
    11(1)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2)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3)云归而岩穴暝
    (4)风烟望五津 (5)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6)赢得生前身后名(7)可以攻玉
    12、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4分。每层意思1分)
    13、第③段:①采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②从视觉、嗅觉多角度描写;③反映了不同季节景物色彩的丰富多变。(3分。每层意思1分)
    第④段:①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1分)②把背水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1分)
    14、①通过描写“闹热”场景表达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生活改善后的喜悦;②与下文出现缺水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③突出了对过去宁静和谐生活的怀念以及这种美好生活消逝不再的遗憾失落之情。(4分)
    15、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②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③人对自然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也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④生活应该安稳、宁静、和谐、甜美;(5分)
    附加题答案
    1.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2. 讨论的是人的本性善与恶的问题。
    3. 告子认为性无善无恶,孟子认为性本善。
    (参考译文 ) 告子说:“人性好比急流水,从东方开了缺口便向东流,从西方开了缺口便向西流。人的没有善不善的定性,正同水的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相类似。”
    孟子说:“水诚然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难道也没有向上或者向下的定向吗?人性的善良,正好像水性的向下流。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当然,拍水使它跳起来,可以高过额头;戽水使它倒流,可以行于山中。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
    4.CE(C项,觉新没有毅然投奔光明。E项,鲁侍萍没有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
    5.(1)张辽(2)曹操(3)徐庶(4)刘禅(5)周瑜
    附【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察明了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繁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因不忿表露才华、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待他们交上稿件,用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