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再者,飘动的舞者,又绝不是静止的雕像,所以造型美外,更讲情感。这便要借助音乐。本来,演员在那铃响幕启之前,是先在体内储满一汪情感的,上台后全待那乐声的煦风拂来,才摇曳荡漾,粼粼生辉。乐声之于舞,如松涛上的清风,如干柴上的火焰,如桂树林间的香馨,如钱塘江面的大潮。当我们耳闻乐声而目观舞台时,更多体味的已不是形、色、物、体,而是神,是情,是韵,是一种充蕴全场、流动飘浮、深幽朦胧的美,是一种逆接千古、延绵未来、辽阔久远的美。当斗牛士的乐曲响起时,那狂热的西班牙舞步,便是催人上阵的鼓点,我们激动、昂奋,仿佛一场决斗就在眼前;当《康定情歌》飘过时,那冉冉的舞影,便是夏日给人小憩的阴凉,我们的心头一片静谧、惆怅,就像仰卧在康定草原上,看月亮弯弯。这时,长袖在台上飘动,音符在空中隐现,舞者所内蕴外观的美,一起随着乐声溶为一股感情的潮流,在观众的前后左右穿流激荡。对观众来说,现在已不是观看,而是在闭目听,凝神想,用心,用身,去与演员交流了。这时再看台上的演员,观众已经绕过直观而通过她心灵深处的那一泓秋水,在波光中照见了一个是她,但比她更美的形象。这便又是以神写形了。 ④我们知道,在客观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美: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几何图形整齐组合的美;孩童天真烂漫的美;中年精壮强健的美;老者深熟沉静的美;美术家的色彩线条美;音乐家的声音和谐美;连被一般人认为最刻板的自然科学,也有它的“工程美”;连最枯燥的哲学,也有它的哲理美。这些美都是不同的人,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乐而自得的。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舞者,是一面镜,能照出各人的影;舞姿,是一阵风,能拂动各人的情;舞台,是一面大的雷达,能接收与反射各人的思想。当我们在大剧场里落座,四厨灯光渐暗,乐声轻起,台上演员翩跹起舞时,我们便一下获得了一种共同的美。你看她一笑一颦,一起一停,一甩手一投足,挺拔、秀丽、高朗、愁忧,仿佛社会上一切美的物,美的情,这时全都聚在她的身上,成一团美的魅力。她早已不是她自己,而是一位法力无边的美神。她翻起人们的回忆,惹动人们的情思,牵动整个美的世界。这时平日里在你心中储存着的一切美好的形象,清风明月夜,风和日丽春,小桥流水,百鸟啭鸣,都会突然闪现在你的眼前,泛起在你的脑海。刹那间美的信息开始了奇妙的交流。 ⑤本来,舞蹈就是因人内心情感的摇荡而不由得手舞足蹈。明月当空,花间的李白无亲自怜,便起舞清影,举杯邀月;大江上的曹操有雄兵百万,就横槊赋诗,酹酒江心。今舞者,正是从人们平常不自觉的动作中,抽出最美的、规律性的东西,以衣具饰之,以音乐和之,酿成一股酒香,反过来荡摇人的感情。所以,老者现舞,会生还少的乐趣;少年观舞,会陷入一片深沉;科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规律找到美的表述方式;哲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哲理找到美的形象。怀素和尚观公孙大娘一舞而得书法之精妙,杜甫观公孙弟子之舞而有华章传世。人们与其说是在欣赏舞蹈,不如说是在发现与升华自己潜在的美的意识,美的素养。因为,无论是演员还是观者,他们都是最有灵感的高级生命。虽说表演艺术中还有话剧,但它主要靠台词;还有戏曲,但它主要靠唱腔;还有电影,那便更要借助许多手段。只有舞蹈是纯靠人的外形与内蕴。它的美,实在是特别的。 11.作者认为,舞蹈的美“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它是绿荷上的露珠,是峭壁上的青藤;是红花下的绿叶,是翠柳上的黄鹂,是一种微妙的附着”形象地表明了( ) A.舞蹈与艺术的关系 B.舞蹈演员的人体与衣饰的关系 C.舞姿与形象的关系 D.舞蹈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13.第②段中有多组对比,下列不属于对比的一项是( ) A.舞台上的舞蹈演员与画室里的模特儿 B.旧戏、话剧中的衣饰与舞蹈中的衣饰 C.西方艺术的小天使与敦煌石窟的飞天 D.国画中的形神关系与舞蹈中的形神关系 14.第③段结尾说“以神写形”,从舞者的角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从观众的角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段中最能体现该段大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中举“李白”“曹操”两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举“怀素”“杜甫”两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标题是“我看舞蹈的美”。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舞蹈的美表现在哪两方面?请作具体说明。 11.解析:作者认为舞蹈的载体是人体,人本身就是自然之物,属于自然。 参考答案:舞蹈所假之物是自然存在的人 12.解析:这段句子用来比喻舞蹈中的衣饰的点缀作用。 答案:B 13.解析:对比的修辞手法是用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两类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其中的一类事物。D项中两种形神关系是一类事物,不是两类事物。 答案:D 14.解析:从本段开头“飘动的舞者,又绝不是静止的雕像,所以造型美外,更讲情感”、到本段中间“舞者所内蕴外观的美,一起随着乐声溶为一股感情的潮流,在观众的前后左右穿流激荡”中可以看出,以神写形,从舞者的角度是指将内在情感通过舞姿表达出来。 从“这时再看台上的演员,观众已经绕过直观而通过她心灵深处的那一泓秋水,在波光中照见了一个是她,但比她更美的形象”中可以看出,以神写形,从观众的角度是指通过与舞者的情感交流,看到一个更美的形象。 参考答案:把内在的情感表现为美的舞姿 通过与舞者的情感交流见到一个更美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15.解析:这一段主要是通过写大自然的美、几何的美、人物的美、色彩线条的美、音乐的谐美、自然科学的工程美、哲学的哲理美,来和舞蹈的美对比,进而揭示出舞蹈美有别于其他美的内在特征:以生命来塑造艺术,具有灵性 参考答案: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 16.解析:从文中看,以李白、曹操起舞为例,是说明文中“舞蹈就是因人内心情感的摇荡而不由得手舞足蹈”这句话的。以怀素、杜甫观舞为例,是引申下文“人们与其说是在欣赏舞蹈,不如说是在发现与升华自己潜在的美的意识”的。 参考答案:舞蹈是因内心情感的摇荡而手舞足蹈 欣赏舞蹈能发现和升华自己美的潜在的意识和素养 17.解析:主要是通过②③两段来说明的,第②段主要是说明了舞蹈通过运用舞姿和衣饰表现出来的外形美;第③段主要是说明通过音乐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 参考答案:舞蹈的美表现在外形和内蕴两个方面。外形美指美的舞姿和衣饰;内蕴美指美的情感,它借助音乐与观众交流,让观众升华美的素养。 二、语言运用 18.把三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 远香堂西邻的倚玉轩,与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而北面的斜坡上有一个荷风四面亭,三者位在三个角度上,恰恰形成鼎足之势,而三处都可观莲,______________。香洲贴近水边,可以近观,_____________,可以远观;而荷风四面亭翼然高处,可以俯观,____________,不论你走到哪一面,都可以让你尽情观赏的。穿过了曲桥,从假山上拾级而登,就见一座楼,叫做见山楼,凭北窗可以看山,凭南窗可以观莲,并且也可以远观远香堂后的千叶莲花了。 ①倚玉轩隔一条花街 ②因为都是面临莲塘的 ③好在莲花解意,婉娈可人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语句的连贯主要取决于前后话题的一致、句式的一致等。根据前面的“三处都可观莲”可以推知第一处应选②;根据“远观”以及前面的“香洲贴近水边”句式特点可以推知第二处应选①;后面的“不论你走到哪一面,都可以让你尽情观赏的”说的是“莲花”,据此可以知道第三处应选③。 答案:②①③ 19.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智者的思索是深深的泉眼,从中涌出的水也许很少,但滴滴晶莹;庸者的奢谈是浅浅的沟渠,由此流过的水或许很多,却股股浑浊。 答案:逆耳的忠言好比配有黄连的中药,虽然难以下咽,却是对症下药;奉承的蜜语犹如含有毒药的琼浆,虽然香甜可口,却是慢性中毒。 读书做人 昆曲,兴起于明嘉靖初,衰微于清乾隆末,独霸我国剧坛近三百年(约1522—1779)。明嘉靖之前,中国戏曲有南北曲之分,其间互有消长。后来有一种新的腔调产生,镕铸所有南曲之优长,又吸收一部分北曲的特点,成为一种极优美动听的音乐,这就是昆曲。到了晚明,戏曲作家逐渐往格律和辞彩的路上发展,早先元曲那种朴素愚直的形式内容就逐渐消失。于是昆腔戏曲变成文人雅士和宫廷贵族吟唱赏玩的精美艺术品,成为一种“贵族文化”,而和一般趣味凡俗的老百姓逐渐脱离了关系。这种趋势发展到极端,终于在清乾隆年间,属于雅部的昆曲被属于花部的“乱弹”所打倒。如此,高雅无比的纯艺术品,由于曲高和寡,引不起俗众共鸣,而含冤调萎。 (欧阳子《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 《最后的贵族》是根据白先勇先生的小说《谪仙记》改编,并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一部电影,描写的是家道中落的国民党大使的女儿李彤曾经拥有过富足的物质生活,在父母逃亡台湾不幸遇海难后,独自无依无靠地漂泊在海外,沦落为下层女子,用酒精麻醉自己,醉生梦死。最后她回到出生地威尼斯,遇到曾经在上海拉小提琴的俄罗斯老乐师,当听到老乐师演奏起那首代表自己天真无邪时代的As Time Goes By后,走向了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世界上的水是相通的”,她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再现了那个时代人物因外部世界的变化会引起人命运滑落的悲剧,深深地触动着观众的历史沧桑感和无奈感。 (国家数字文化网) 在这个世界上,精致的未必是长久的,高雅的未必是永恒的,富贵未必是可以永享的。物换星移,世事轮回,是不抗拒的历史潮流,艺术是这样,人的命运也是这样。经典艺术的兴衰有其自然规律,人物命运的沉浮,是命中注定的吗?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不可更改的变迁?请谈谈你的看法和观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