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只取远神,不拘细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凡画山水,意在笔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说,“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6字)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这个角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 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1)诗中“空”字有何妙处?试简析之。(4分) (2)诗中既说山路“无雨”,又说“湿人衣”,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6. 补写出下列《论语》、《孟子》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 (2)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________,________。 (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_______,________。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4)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孟子曰:“ , ,君为轻。”(《孟子?民为贵》) 二、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17.《论语》和《孟子》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在括号内写出与下面四句相对应的成语。(4分) ①“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 ②“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 ③“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 ④“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18.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富而可求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子路拱而立 不足,又顾而之他 请损之,月攘一鸡 C.卒然问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施从良人之所之 D.夫子矢之曰 景公说,大戒于国 为丛驱爵者,鸇也 19.对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②旷安宅而弗居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⑤师行而粮食 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⑧饭疏食饮水 ⑨足食,足兵,民信之 ⑩ 所谓立之斯立 A、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⑩⑥ B、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⑥|⑩ C、①④⑤⑦⑧|②③⑨⑩|⑥ D、①④⑧|②③⑨|⑤⑦|⑥|⑩ 20、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汤有天下,选于众 B、天下莫不与之也 C、述职者,述所职也 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21.用“儒学”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关键词不得删),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与深受儒学“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谁说不是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D 2. C 3. D 4、A(“只有大海才能吸引观水之人,只有圣人的言论才能吸引求学之人”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5、D( “发现资质能力都很强的人,就带领他们学习道”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6、对于求学者而言,要注重积累,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对于教学者而言,要恰到好处,适当示范,做到“中庸”。 7.B(悌:敬爱兄长) 8.D(乃:副词,相当于“却”“竟”。A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语气助词,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吧”。B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同”/连词,连接并列成分,相当于“和”。C于:介词,被/介词,在) 9.C(①说明私利的后果。③说明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⑥说明孟子与弟子著书立说) 10.B(并未直接地批评)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我们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言论迂回空泛而不切实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依次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11.(4分)A、C 12.(4分) ①目的在于指出王维的艺术创作“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一切出于自然; ②批评后代的人看到王维的创作,却没有那样自然,一定要在雪里有没有芭蕉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作法。(意思对即可) 13.(6分) ①表现画家的创作追求的是一种精神风貌,并不拘泥于现实世界。(3分) ②画家的山水之画,重要的是“寄意”,运笔之前,“意境”已在心中。(3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 第1问:(2分)(这个角度)指伟大的心灵能够突破自然樊笼,改变造化循环,这是艺术创作最可贵之处。(意思对即可) 第2问:(2分)言之成理即可。 15.(6分)(1)(4分)空,空明(1分)。用“空”来形容“翠”,是说植物绿得明净、幽清(2分),给人以佛家空灵之感(1分)。 (2)(4分)不矛盾(1分)。“湿人衣”是诗人的想象,并不是实写,而是虚写(1分)。这种虚写把视觉转换成了触觉,突出了绿色的润泽感(2分)。 16.(10分)略 17.箪食瓢饮 祸起萧墙 引领而望 自暴自弃 18.B 19.B ①荒 :形容词作动词,开垦,开辟 ②旷: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空闲 ③劳、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使……辛劳 ④老:形容词作动词,尊重,爱护 ⑤粮:名词作动词,征集粮食,转运粮食 ⑥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⑦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⑧饭:名词作动词,吃 ⑨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 ⑩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 20.D宾语前置句A.状语后置句B.省略句 C.判断句 21.儒学“和为贵”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形成了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从而在国际商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要重组这个句子,就要对原句句与此同时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清楚。“中国人民……互相尊重”是果,直接原因是“形成一贯……分不开的”而“传统”的形成又是因为“深受……影响”。) 22.题立意参考: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作文要求。 命题意图 本试卷立足于对第二、六单元的学习之上,总体考查学生语文水平,重点考查学生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运用力。通过完成本套试题,学生能进一步注重积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运用和写作。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难度适中,利于检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