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据所给文字的的意思,将空白处补足。注意内容的彼此衔接和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 (6分) 春天最美是黎明。天空染着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的彩云,地上的花儿慢慢醒来,开始了新的一天。 夏天最美是 。 , , , 。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山,成群结队的大雁,归心急切,比翼高翔,那叫声感动了多少迁客骚人。 冬天最美是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黎明时分,在德国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歌德在给他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惜时如金的歌德为什么把看日出当做每天必做的功课呢? 有人认为,如期而至的朝阳昭示着责任,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 有人认为,瑰丽绚料的早霞散播着欢欣,提醒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 有人认为,活力四射的旭日解释着重生,劝慰人们暗夜之后会有新的希望、转机。 有人认为,旧时相识的太阳唤醒着记忆,嘱咐人们珍藏那些曾经的美好、温暖。 对此,你怎样认为? 要求立意明确,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此项是对“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理解,不是谈“文艺大众化”的。) 2.C(概念理解错误,“艺术对象”就是艺术作品。) 3.A(从原文中看,“根本误区”应该指文艺家“放弃精神坚守”,而不是指“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文艺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4. D(革除,废除) 5.C(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 6. D(“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 7.(1)(5分)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趁机请皇上回京,皇上没有答复。 (译出大意给2分;“币”(解为“财物”“礼物”均可)、“谢”、“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 (译出大意给2分;“因”、“趣”、“戒”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答对一点2分,两点5分。) 9、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迁恨明月,说明月故意与人作对,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答对一点3分,两点6分。) 10.(1)以咨诹善道 (2)山岛竦峙 (3)玉盘珍羞直万钱 (4)忍尤而攘诟 (5)舞幽壑之潜蛟, (6)万里悲秋常作客 11.(1)(5分)AC(B、章太炎的《谢恩师》,不是表达他对恩师的谢意和敬意,而是表明与恩师断绝关系。D、并不是章太炎不会逢场作戏,不能适应官场的一套,而主要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官职也只是一个光杆司令。E、文章的选材上并未详略得当,因为几件事情在记叙笔墨上基本均衡。) (2)(6分)(每点2分) (1)性格暴躁;与日本人山根虎次郎一起办报,文斗解决不了问题,就斥诸武斗,互挥老拳;与袁世凯交恶,暴跳如雷,口口声声大骂袁贼,掀翻传达室的桌椅,打碎门窗的玻璃。 (2)敢于自嘲,真性情,真名士:敢于自嘲,说自己是私生子,大闹总统府。 (3)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牺牲一些东西:为了自己的革命立场,与恩师断绝关系。 (3)(6分) (1)这两段的共同作用都是能使传记内容更丰富,能使我们多侧面了解传主,(2分) (2)具有趣味性,增强可读性。(2分) (3)写周作人和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还可以说明章太炎对作为学生的周作人影响之深;(1分)第四段写章太炎的尴尬事,可以体现出章太炎的书生本色,(1分)还能衬托出他反对帝制的决心和勇气。(1分)(答出两点即可) (4)(8分)是真名士。敢于自嘲,敢于大闹总统府,大骂袁世凯,掀翻桌椅,打碎玻璃;他为了自己的革命立场,可以与恩师断绝关系,这一切都说明了他有着真名士的特征和表现,所以说他是真名士。 不是真名士。章太炎先生在做革命家与学问家的中间,还做过小段时间的宦家,这说明他也想做官并且因为这事给自己弄得好尴尬。 12. B A、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作谓语,不带宾语。 B、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C、功败垂成 :垂,接近。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含有惋惜之意。 D、“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却像是远在天边一样,形容难以相见或隔膜很深。 13、B ( A句式杂糅,可将“组成”去掉;C.成分赘余,夙愿就是多年来的心愿,“多年以来”与“夙愿”重复,删去“多年以来”。D.语序不当或者不合逻辑,应为“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14. D(注意各句中相互照应的词语) 15、数量极大 ; 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 16.示例: 夏天最美是夜晚。有月的夜色固然美,但在漆黑漆黑的暗夜,成群的萤火虫结伴起舞,也着实迷人。 冬天最美是早晨。遍地白雪,孩子们追逐着,扔着雪球打闹,而成群的麻雀也在空地上或枝桠间喳喳逗趣。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诚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