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海尔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②联想柳传志:“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③华为任正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④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⑤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010-2011学年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参考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太祖为郭子兴的部帅的时候,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靠太祖,一见面感觉谈话很投机。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首先参加了队伍。不久,(徐达)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又跟随太祖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孙德崖的军队也捉住了太祖,徐达挺身而出,前往孙德崖的军队请求替代太祖,太祖才得以回归,徐达也没有被羁押。跟从太祖渡过长江,攻下采石,夺取太平,和常遇春都是军队里冲在最前面的人。跟从太祖打败并活捉了元将陈野先。另外带兵夺取了溧阳、溧水,随太祖直下集庆。太祖亲自驻守集庆,任命徐达为大将,率领各路军队向东攻打镇江,占领了镇江。徐达的军队号令严明整肃,城中太平安定,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徐达在谋略上特别擅长,所到之地不惊扰百姓,如果得到壮士,就用恩义结交他们为自己使用。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至此,太祖对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每年春季出征,冬末召还,形成规律。徐达回来就上交将印,被赐予假期,皇帝设宴接见痛饮,有布衣兄弟之称,而徐达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经很平和自然地说:“徐兄的功劳很大,没有安定的居所,可以把旧邸赏赐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一天,皇帝和徐达到了旧邸,强行将他灌醉,又给他盖上被子,抬到正室的床上。徐达醒来后,惊慌地跑下台阶,俯首跪在地上自呼死罪。皇帝看着他,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有司在旧邸前建造府第,在府第牌坊上写上“大功”两字。胡惟庸任丞相,想巴结讨好徐达,徐达看不起他,不予理睬,胡惟庸于是就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巴结徐达。福寿揭发了胡惟庸的计划,徐达也不追究,只是时常对皇帝说胡惟庸不宜担任丞相,后来,胡惟庸果然倒台,皇帝更加器重徐达。徐达在北平生病,背上生了毒疮,稍微好了一点,皇帝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皇帝的诏书前往慰问,不久徐达又被召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接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皇帝因此停止上朝,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徐达言语简短思考缜密。在军中,号令一出决不更改。诸将在他面前保持畏惧的样子,而他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得像不会说话一样。善于抚慰人,与部下同甘共苦,兵士们没有不感谢他的恩德,愿意以死报效的。因此所到之处都能取胜。约束部队十分严格,他平定大都两个,省会三个,郡邑上百个,街巷市井和平安定,百姓不因战事受苦。徐达回到朝廷的时候,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和睦融洽。皇帝曾经称赞他说:“受命出征,成功凯旋,不自夸,不为自己吹嘘,不爱女色,不取财宝,正直无瑕,如同日月一样皎洁明亮,只有大将军一个人而已。” 8边关深秋肃杀荒凉的景象(2分)。作用: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2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2分) 9.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受战争之苦的边塞将士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厌恶)(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赏析】 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而读者却可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改为主谓结构,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这种句式上的变化,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此地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作者从月夜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此诗针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具有讽喻作用。如果说,第一联只是展示老将出场的背景,为人物形象的出现作铺垫,那么尾联就是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之后,作者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尾两联互相照应,互相补充,互相生发,又使得中间两联所描写的老将的形象更为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0略 11.(1)【答案】C、E【解析】A项“一系列”不合实际,并且小说也没写“我”怎样开别人的玩笑。B项是小说中的“我”的假想。D“放松了警惕”与后文“远离床”、“保持清醒”等情节相矛盾。(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 (2)“我”是一个:①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1分)②敏感多疑,③胆小谨慎,(4分)④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1分)(①根据第1段,②根据第2~5段中的多处细节描写,③根据第5段,④第4、5两段里“我”对种种生活物品的猜疑可以认为是“现实生活危机感”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折射) (3)【答案】①心理描写,(2分)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举例略);(1分) ②动作描写,(2分)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举例略)(1分) (4)【答案】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2分) 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 一切都值得怀疑”等是当时的社会缩影。(2分)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2分)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2分)(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12(1)【答案】BE(B项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本项属于无中生有;E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夹叙夹议。)(答对一个2分,答对两个得5分) (2)【答案】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2分)②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2分)③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2分) (3)【答案】 ①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②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③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 (注意:第3点必须回答,1、2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每点3分。) (4)【答案】大学是做学问的文化殿堂,是知识精英谈经论道的地方,是教师们教书育人、塑造灵魂的地方。大学不应为政治权力服务,不应成为车马喧嚣、迎来送往之地。(3分)这句话有力地表明了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伟大精神。(3分)理想中大学的品质:从学术独立、治学氛围、教师的个性和才华等方面谈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注意:第一问6分,其中阐释句意3分,答出内涵3分;第二问理想中大学的品质2分,表述不当、条理不清者酌情扣分。) 13 C(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春意阑珊:春意将尽;无所不为: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是贬义词;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14 B (A“就职于”和“教授”不搭配C “改变”后缺少宾语的中心词“一条腿走路”后应加“的现状”D“保管”有歧义) 15 A (题干要求“表达效果最好”,例句的表达提示“什么”意味着“逆境”。B扣住了“逆境”,但没扣住“微笑”C不仅犯了与B项同样的错误,还没有把握形象化的写法D扣住了“微笑”,但没扣住“逆境”,且两句话没有内在的联系) 16这四种人都是带着爱心和奉献精神在从事有创意有情趣的实践活动而且有成就感。(做富有创造性或奉献爱心的事情的人最快乐) (要求:必须是一句话,不是一句话的扣1分。要有“爱心”或“奉献”、“创造性”或“成就感”等关键词。(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