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像饭后散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Dingding,Dingding,Dingding!——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去。 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地快。 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救亡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Ding! 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一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他在门口稍微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 会场里很静。会议就要开始。有谁在那里翻着什么纸张,……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枚雪茄打手势,“工人救亡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想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完了就在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1、文章开头部分关于华威先生的外貌描写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忙碌热情的抗战领导人的形象。 B、他是一个举止文雅的有钱的绅士形象。 C、他是一个装模作样、虚伪无耻的国民党下层党棍的形象。 D、他是一个忠于爱情、爱好演戏的人物形象。 2、文章中描写了华威先生的忙碌,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华威先生的忙碌说明当时的抗战工作任务繁重,许多事情急等着他去解决。 B、华威先生的忙碌是虚假的,他是像演戏一样在众人面前表演他的忙碌。 C、华威先生的忙碌实质是在觊觎抗战领导权。 D、华威先生的忙碌是因为他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他是想要到处插一脚。 3、上面的文章运用了各种描写,下面归纳准确的一项是:() A、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B、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C、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D、表情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4、下面几句属于比喻的是:() A、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B、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了,像闪电一样快。 C、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 D.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应用 1、C(A、鞭笞chīB、怂恿sǒngD、辖制xiá) 2、B引号应去掉,属间接引用。 3、六神不安:形容心慌意乱,没有主意。 战战兢兢: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或因害怕而发抖的样子。 讥诮:讥笑、讽刺。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灾害、疾病或事故。 4、D5、C6、D 7、C(A、“语文”和“有经验”应换位。B、“派人”和“一次又一次”换位。D、“井井有条”为“清楚而有条理”,不妥。) (二)课文精段赏读 Ⅰ 1、作者是从人物的衣着、居室和行为等方面来描写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的。 2、C 3、“古代语言”与“雨鞋和雨伞”都是别里科夫借以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本质属性一致,都是他生活当中的套子。 4、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一种漫画式的夸张,作者是要借这种怪异的外形来凸现别里科夫的荒谬性格,带有强烈而鲜明的讽刺意味。 Ⅱ 1、别里科夫活着用套子套自己,也套社会,他辖制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这样一个维护旧制度,害怕新事物,扼杀新思想的沙皇鹰犬的死自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2、所有这一切都在显示:别里科夫性格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只要别里科夫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还在,反动的沙皇政府还在,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必然继续存在,作者实际上是以此来呼吁人们彻底铲除产生别里科夫这样罪恶人格的社会土壤。 3、不矛盾。两者描写的对象不同。“忧郁和谦虚”写的是脸相,“高高兴兴”写的是内心感受,是心情。 4、A别里科夫性格的主要方面不是胆小。别人在大街上拿着书行走,他要干涉。他像警犬一样地到处嗅着不合上司要求的气味,防范着人们对当局的冒犯,甚至公然宣布要向当局报告,可见正是像他一样的人辖制着整个中学,辖制着全城,所以他的死应该是值得庆幸的。 (三)拓展阅读 Ⅰ 1、C(抗战初期,张天翼在长沙从事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当时的“文艺界抗敌后援会”的部长都是民主人士,后来国民党要来争领导,要争作部长,演出过不少“当了部长又不干抗日的事”的话剧。作者有感于此,创作了这样一个装模作样、伪善无耻的国民党下层党棍的形象。) 2、A(当时的抗战工作确实任务繁重,但像华威先生这样匆匆忙忙地到处去开十分钟的会,根本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更多的是让别人花时间等他,扰乱别人的工作安排。) 3、B(文章的开头是外貌描写,接着有他的忙碌的行为描写,他的自吹忙碌的语言描写,开会的场面和车行路上的场面是社会环境描写。) 4、B(A项如果去掉“图样”,则是比喻。B项以“闪电”比喻包车的快,还带有夸张。C项和D项都不是比喻,因为本体和喻体应是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