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上册9月联考检测试题(含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⑵陈人欲战,蛮奴拻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4分)
    译文:
    (3)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改编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 (原创题)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引壶觞以自酌, 。 ,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陈情表》[来源:学*科*网]
    (3)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滕王阁序》
    (4)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母孙二人, , 。《陈情表》
    五、(改编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
    韦力递来的名片,有点儿像古代读书人的名帖,也是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上面印着他的雅号:芷兰斋主。有一次,一位去 他家做客的商人看到一屋子古书,惊讶之余,脱口而出:“你哪儿找来这么多烂纸?”韦力心有所感,将“烂纸”二字倒过来,把他的善本书室称作“芷兰斋”。“多有意思啊,我眼中的芳草,别人眼中的烂纸。”韦力说罢,淡定一笑。
    在收藏界,韦力被公认为“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今年6月,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近400件展品中仅有一部来自民间,即韦力所藏的辽刻本《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1994年,这件绝无仅有的“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就在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还在研讨“要不要追加预算”时,韦力举起了竞价牌。
    如今,这件珍品被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天津郊外“西苑书楼”里。据一位有幸参观过书楼的学者描述,这位“藏书爱好者”所藏“古籍逾百架,唐、五代、宋、辽、金之所藏皆有可称道者,另有明刊本千余部,批校本、抄校稿、活字本各数架……皆按经、史、子、集排序,再结合年代、版本分类收藏。”
    就韦力而言,雅好收藏是一种天性。自儿时起,他就热衷于搜集“烟标”“粮票”。十多岁的时候,他偶然在一张旧报上读到郑振铎1950年去香港收购旧书的报道,由此引发了对古书的兴趣。但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古书收藏只是个别“高级官员”的专属,少年韦力没有接触古本的机会。
    直到1981年,还在上中学的韦力攒了80元买了一套古书,那是一部以五色印刷的武英殿版的《古文渊鉴》。“我一下子就被那种美震撼了,才发现原来古书并不都是泛黄卷边。”后来,在天津一位老先生的引导下,韦力开始系统研读经史子集和藏书史,慢慢从中体悟到古书“回味无穷”的妙处。
    1988年,中文系毕业的韦力在一家三资企业中担任中外双方代表,月薪3800美元。凭借这个在当时“天文数字般的收入”,韦力找到许多文革后被退还旧物的家庭,成批地收集古书。[来源:Zxxk.Com]
    因为“千金散尽为收书”,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唐代的柳宗元在《蝜蝂传》里提到蝜蝂这种奇怪的小虫,在路上看见任何东西,都想要背在身上,弄得自己越来越累。韦力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爱书也只是贪多务得之欲,跟别人爱钱没有什么分别。”韦力摆摆手说道。时至今日,他每年仍然要花费数百万元收购善本。但在收藏圈,人人都知道“韦力只进不出”。
    “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控制。”在这个成功的商人看来,人生在世,“为稻粱谋”而做的事太多,因此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为了追寻古代藏书家们的余痕,韦力曾用5年的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所有古书中曾有记载的书楼,结果却让他失落—— 大约一半的书楼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也境况堪忧,乾嘉时期最大藏书家黄丕烈的书楼被划在苏州丝绸厂内,曾被列为吴兴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密韵楼原址上开了一家按摩院,还有许多书楼成了政府机关办公之所……
    在后来的著作《书楼寻踪》里,韦力感慨道:“藏书多年,个中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当夜深人静时,偶翻旧籍,卷首所钤累累藏印,皆无言地叙述着本书的传承命运,讲述着一位位藏书家辛苦收藏、有聚亦有散的悲欢故事……”
    韦力也曾因此“想到百年之后,自己毕生所藏古书的归宿”,并一度“觉得悲凉”。但最终他还是摆脱了古代藏书家们“世守沉编”的情结。他钟爱一枚刻有“韦力暂得”的印章,却始终不愿往藏书上印。因为“书藏得越多,越发觉得自己‘不够格’。”
    “古书已历千年,人生不满百岁,珍籍终会离我而去。”韦力平静地说,“说到底,我只是历史流转中 的一环。”
    16.“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控制”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17.文章中那些情节能够体现韦力“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请分条陈述。(6分)
    18.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韦力的?分别突出了韦力的什么特点?
    (6分)
    19.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介绍韦力的名片犹如古人的名帖,“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暗示与折射出其对古籍的热爱。
    B.1994年,一件“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韦力与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精心研究,将其买入国内。
    C.雅好收藏是一种天性,十几岁时,韦力就效仿郑振铎上世纪50年代去香港收购旧书,大胆投入到古书收藏行列,并崭露头角。
    D.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同时他以“好负物”的小虫自喻,认为因“为稻粱谋”的缘故,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E.文章收束段描写韦力对收藏的感悟,既浑圆首尾,升华主题,又表现其豁达、达观和富有思想的特点。
    20、(改编题)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把它扩写成一个200字以上的故事,要求有动作、语言和景物描写。(15分)
    程门立雪
    (杨时)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杨时,北宋时进士,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前,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游酢,是杨时的朋友。
    2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当飞机替我们化解了千山万水的障碍,机毁人亡的事情却时有发生;当核电站为我们带来光明,核泄漏却成为骇人听闻的话题;当科学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有人却在憧憬先祖原始的生活。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科学与原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年级九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命题人:谢人杰
    1、C A选项“筵”应是yán,B选项“鲜”应是xiān,D选项“髓”应是suĭ
    2、A B选项“棹”应该是“淖”,“理”应该是“里”,C选项“篙”应该是“蒿”,
    “裹”应该是“果”,D选项“裹”应该是“果”
    8、D 原文末段说:“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D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9、B A项信息在第二段:“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该项“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无中生有。C项信息源在第四段:“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据前后文,该项“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无中生有。D项信息源主要在第六段:“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该项“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原文无此信息。
    10、A A项中“稍”应解释为“逐渐”。
    11、D A选项分别为“凭借”和“来”;B选项是“的”和“到,往”;C选项是“被”和“替”
    12、D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
    13、(1)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得分点:“游集”、“ 以”、“ 迁”每个一分,全文一分)
    (2)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得分点:“尚”、“ 何事”、“ 走”每个一分,全文一分)
    (3)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各地有才华的俊杰。
    (得分点:“枕”、“ 尽”、“ 美”每个一分,全文一分)
    14、(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2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2分)
    (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分)
    15、(1)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2)既无伯叔,门衰祚薄
    (3) 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 (4) 玉露凋伤枫树林,白帝城高急暮砧
    (5)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1、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擒,字子通, 河南东垣人,后来居住在新安。他从小就刚直不阿,凭借胆识谋略被颂扬,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他生性喜爱读书,对于各种经书他都能大略地知道其主要意思。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武帝讨伐齐国,齐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了他使他投降。(后来)韩擒率军北上平定范阳,被授予永州刺史。陈军进逼光州,韩擒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击退陈军对光州的进攻。高祖做相的时候,韩擒升任为和州刺史。陈地的将领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区。韩擒多次挫败其先锋部队,使陈军丧失斗志。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意,因为韩擒能文能武,一向有好的名声,于是就把平定陈地的任务交给了他,这让敌人非常害怕。等到大举进攻陈地的时候,任命韩擒为先锋。韩擒率领五百人连夜渡河,袭击采石,守门的人还都沉醉不醒,韩擒随即就攻下了采石。进攻姑熟的时候,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城池,驻扎在新林。江南的人们一向听说他的威名,都来到军队的门口拜见,黑夜白天都不断绝。陈地的人非常吃惊,那里的将领都相继投降。晋王广写奏折上报,高祖听了非常高兴,设宴赏赐大臣。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镇守朱雀航,听说韩擒将要到来,众人害怕而逃。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被遗弃的军队投降了韩擒。韩擒率领精锐的骑兵五百人,径直进入了朱雀门。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于是平定了金陵,捉住了陈叔宝。当时贺若弼也有功劳。皇上于是下诏对晋王说:“这两个人,深谋远虑,在不同的地方让敌人溃逃,他们二人本来就是我任命的,他们在当地抚恤百姓,也非常符合我的心意。天下不统一,已经好几百年了,凭借着大臣的功劳,成就了太平的基业,这是天下的盛事啊,怎么说责备你们呢!听到这非常高兴,实在是应该庆贺。平定江南地区,是他们两个人的功劳。”赐给两人好多财物及万匹绸缎。在这之前,江东有民谣说:“黄斑青骢马,从寿阳水边上来,来的时候是冬天啊,离开时春天就到了。”众人都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韩擒本名叫虎,平定陈地的时候,又骑着黄斑青骢马,他往返的季节也正好和歌谣相对应,到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后来突厥使者来朝见,皇上对他说:“你们听说过陈国的天子吗?”回答说:“听说过。”皇上命令左右的人引领着突厥使者来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抓住陈地天子的人啊。”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不久回到京城,皇上在内殿设宴款待他,受到恩宠礼遇非常优厚。过了不多久,因为积劳成疾,过了几天就死了,去世时五十五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