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9.第③段中说:“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这种粗浅的感受”可概括为什么? 解析:首先要充分理解文章的意思,其次要把握这句话的语境及前后文的意思。 参考答案:热爱美好的生命;为美好生命的逝去而感伤。 10.第④段中,作者把自己比作蜘蛛。 (1)二者的相似点是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2)文中说:“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这两种说法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解析:这两道题都可以在原文中从问话的前后找到答案,这类题目一般采用由近及远的原则。[来源:高考资源网] 答案:(1)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2)强调“我”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 11.第⑥段最后说:“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从全文来看,“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充实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个字。) “美化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解析:通读全文,充分理解“启示”“充实”“美化”的意思,分别从文章中找与此相对应的内容。 答案: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常发现许多事物每天都有新的意义 保持孩童的拙稚,独守文学天地,微笑着面对七彩人生 1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是两个世界:现实的物欲蠢动的世界和非现实的精神清明的世界。 B.作者在人海中打滚了30多年,历尽沧桑,可仍固守着心灵的纯真。 C.作者的生活态度是笑对七彩的人生,任人叹息,任人沉默,任人讥讽,我就是我,我行我素,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D.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与大自然亲近是他的心愿。美是什么,作者年轻时说不出来。长大后终于明白了:美就是真理,美就是永恒。 解析:D项与文章内容不符,从最后一段我们知道美和永恒还是作者无法了解的问题。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3.按照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写两个句子。 例句: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 解析:请注意原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仿写的语句也应是假设关系。同时应注意最后一个句子要点明寓意。 答案示例:(1)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你将收获一片甜蜜。 (2)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你将收获满仓的知识。 读书做人 曼昆的成名,是因他对经济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众所周知,资本主义世界持续的停滞膨胀,使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主流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受到严重质疑。一些新学派纷纷登场,其中曼昆尤为一枝独树。他不是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通过自己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努力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一个新的、更坚实的微观基础。他大量吸收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精华,使自己的思想升华于各家之言之上。 曼昆随和的个人作风,也给哈佛相当严肃的师生关系吹进了一缕新风。当学生问到他不熟悉的问题时,他从不讳言自己对此缺乏研究。曼昆说话快如飞簧,这也许是因他的思维速度太快。他曾为此说自己是“残废人”,无法自控语速。有一天,他对学生说:“我很想请你吃饭,可惜哈佛给我的工资太低。”于是,他和学生一起吃了顿午饭,然后各掏腰包付钱。1998年,他的学生在一次会议期间,碰到了已是百万富翁的曼昆,便和他开玩笑说:“你现在是否已付得起我的一顿饭钱了?”他停顿了片刻,脸上带着半是天真、半是无赖般的笑容回答说:“哈佛付给我的工资还是太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