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练习 (一)读《论语》,识成语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9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2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2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27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1——4题。(10分) 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2分) 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分) 3.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附:参考答案 1.(2分)①④,品德修养 2.(3分)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3.(3分)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4.(2分)A 推荐阅读 《论语心得》于丹 《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孟子选读》(人民文学出版社) 备课参考书目 李泽厚《论语今读》 杨伯峻《论语译注》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