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2.①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①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本题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1.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2.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3.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三、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本题就文取材,进行练笔,借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教学建议 一、把握课文内容,既要注意老王的“善”,又要注意老王的“苦”。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善”,二曰“苦”。文章的精神是说,这样好的人却这样苦,幸运者应该感到“愧怍”。为什么在新社会里,老王还处在那样苦难的状态,而且每况愈下,社会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作者提出了这些问题让读者思考。把握内容要力求全面,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善”字上面,忽视了老王的苦境。 二、意味深长的语句要好好咀嚼。 课文在好几个关键地方说得很含蓄,淡淡地说明情况,不发议论,其实作者是有自己的感慨的,应该深入领会。 例如:“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学生会奇怪“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干嘛啊。就此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当时受什么思想支配,连蹬三轮的都要组织起来?这种政策好不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