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学生根据第三段的描写,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日出的情景,分别描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抽2-3人发言,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发言作出评论,教师作小结。 〖说明〗此段是写得最好、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但作为文言文,今人读来稍嫌简略,加上学生这方面的经验不够,所以学生难以真正领会作者笔法的高超,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五、学习第四、五段 要求学生从第四段中摘录出表现泰山人文景观的词语;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说明〗这两段没什么难点,不难读懂,但关系到游人对泰山的总体印象,不能忽视,用摘要法做一个总结,能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留下较深的印象,。 六、学习第六段 教师介绍“桐城派”代表人物、文学成就及其艺术特征和风格,重点介绍本文作者姚鼐。 〖说明〗有关作家生平创作及重要文学流派的知识是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 七、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抓住特征巧妙烘托和语言简洁生动的特色。 〖说明〗本文的艺术特色非常突出,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体会得到,不需过多讲解。 八、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说明〗可适当补充一些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练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