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总结:词语、固定结构、句式和互文 1.词语 智力孤危:智,智谋;力,力量。孤,孤立,孤单;危,危急。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咽下;咽,咽喉。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可以;以,凭,凭借。 2.固定结构 以……为…… 表示处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作为(当作)……”。由介词“以”和动词“为”构成。“以”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意思是:“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为……之所…… 表示被动,相当于“为……所……”。“为”是介词,“所”是结构助词,“之”字无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3.句式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 于秦:介宾结构,古汉语用于动词后作补语,现代汉语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五战、二败、三胜:古代汉语数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现代汉语数词用于动词后作补语。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 “举以予人”是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代词“之(指代土地)”。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 全句含“燕虽小国”和“斯用兵之效也”两个判断句,都是用名词短语表示判断(“燕虽小国”的“虽”是连词,不表示判断)。 4.互文 胜负之数(shù),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