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后练习答案说明 一 1.第一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二问:作者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从“赂秦”的国家来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一是从不赂秦的国家来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第一问:从第一个方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第二问:用了以下对比的语句: 秦“攻取”所得与受赂所得对比:“秦以攻取之外……其实百倍”。 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对比:“诸侯之所亡……其实亦百倍”。 以上两个对比之间也构成对比。通过对比,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 祖父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对比:“思厥先祖父……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与“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比。 “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 “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对比。 通过以上四个对比,说明诸侯割地的情形和后果,得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结论。 其余略。 3.第一问:从第二个方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第二问: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两国灭亡的具体原因是其本身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但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 燕、赵“战败而亡”是“诚不得已”。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略。 二 非1.不是。 2.错误,不对。 3.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