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上册《近体诗六首》鉴赏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山居秋暝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笔下怎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有由于这里人迹罕到,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这月下的青松和石上的清泉,(画面虚实、疏密相间)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洗衣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最后两句,诗人反其义而用之,觉得“山中”比“朝中”好,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篇的比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登 高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起对。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飘落摩擦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 
      
    “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登高远眺,这就把眼前景与心中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百年”,本比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诗人目睹苍凉的秋天,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的悲愁。“万里”“百年”与上联“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