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全诗渗透了诗人清凉落寞之感,饱含着一种壮志难酬的深深遗憾。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5~8题。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5.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赞扬诸葛亮有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不相上下的军事才能。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宗臣”即世所尊崇、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B.第四句中“何处”二字,与上句中“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中的“不知”。 C.颈联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咽”“冷”用得极为准确,分别描写“危石”和“青松”。 D.“薄暮空潭曲”中的“空”字,是“空阔幽静”的意思。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B.诗中描写“钟声”、“泉水”打破了静谧清幽的气氛,与前句形成一种感觉上的对比,使人精神一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