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莫之许也 C.若计如此,且并灭家 年且九十 D.令相怨咎 相去百许里 4.翻译下列各个句子。 A.察廉为阳翟令:________ B.宗族宾客欲谋篡夺:________ C.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仇雠:________ D.参伍其贾,以类相准:________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文汉“天性精于吏职”的一组是:①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②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③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④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⑤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⑥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⑦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⑧敕吏谨遇,给酒肉。豫为调棺,给敛葬具 [ ] A.②③⑧ B.①⑤⑥ C.③④⑦ D.④⑦⑧ 6.下列是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广汉治行尤异,处理事情有理、有利、有节,坚持执法,不听求情。 B.赵广汉精于吏治,不惧豪强,用计谋拆散强宗大族间的互相牵连包庇的关系,将他们绳之以法。 C.赵广汉勤勉为官,对坏人的情况了如指掌,破案准确迅速。 D.赵广汉解救被劫的苏回,用计骗取劫匪信任,并施以小恩小惠,留下了好名声。 1.A(“故”是旧时、过去的意思。) 2.D(A项“下士”是有礼貌地对待士人。B项“事情”,是事件的真实情况。C项“相遇”是待遇。) 3.A(两个“为”字,前者是“出、成”,后者是“替”。) 4.A.经过考察,因为廉洁而派做阳翟令。 B.杜建的族人和宾客想要将他暗中劫走。 C.那以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下怨仇。 D.互相交错验证,按类比照。 5.C(注意弄清楚“精于吏治”的含义。) 6.D(“骗取信任”“小恩小惠”之说,文中没有依据。) 参考译文: 赵广汉字子都,琢郡蠡吾县人,这地方旧时属于河间。赵广汉年轻的时候担任过郡吏和州从事等官职,因为做官廉洁,为人聪明机智,礼贤下士而出了名。被选拔为茂才,当了平淮令。后来,通过考核被推举为廉士出任阳翟县令。因为治理政务成绩突出,调任京畿都尉,并试任京兆尹。当时正逢昭帝去世,新丰县人杜建担任京兆属官,负责助理监作昭帝在平陵的墓穴。杜建一向强横放纵,家中宾客又乘修墓之机营私谋利,赵广汉听说这件事后,先婉言规劝他。杜建不改,于是赵广汉把他逮捕立案,准备以法惩办。朝中有地位的宦官及豪杰和长者都前来请求从宽处理杜建,赵广汉始终没有听从他们的请求。杜建的族人和宾客谋划劫杜建,赵广汉对他们中间的主谋者的姓名和日常动向,了解得一清二楚,于是派差吏警告他说:“你们计划这样做,将一并杀灭全家。”赵广汉命令几个差使押解杜建到闹市口执行死刑,杜建的家族宾客没有谁敢近前的。于是京师的人都称赞赵广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