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夸张 ⑻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无毫发爽”──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是缩小夸张,用来突出巫婆的神力,为下文成名妻问卜做铺垫。 ⑼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全句写出了成名为寻找蟋蟀,精力用尽、筋疲力竭的情态。这是扩大夸张。 ⑽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虽连城拱璧不啻”──即使价值连城的拱璧也比不上。这是比喻中带夸张,“连城拱璧”是喻体,本体(蟋蟀)省略,“不啻”是夸张手法。极写这只蟋蟀在成名全家人心目中的珍贵,反衬下文失去蟋蟀后的痛苦。 四、比拟 ⑾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⑿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此二例都是用写人的神态、动作的词语来写蟋蟀,是比拟的手法。这样写,既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蟋蟀的可爱形象,又为结尾写成名子“身化促织”打下了伏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