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文内容 1.小说的情节 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是:唐朝仪凤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书生柳毅在回乡途中,路过泾阳,看见一位美丽而满面愁容的牧羊女,柳毅感到奇怪,经询问,才知道牧羊女乃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由父母做主配嫁给泾川龙王的次子。婚后,龙女受到丈夫凌辱和公婆的虐待,罚她在道边牧羊。柳毅听说后出于义愤和同情,答应龙女替她洞庭君送信。柳毅不避艰险,来到洞庭龙宫面见洞庭龙君,诉说了龙女苦情。龙君闻后即后悔不迭并哀咤良久。龙女的叔父钱塘君性情刚烈、神勇无比,听说侄女受到委屈,即不顾一切立即赶往泾阳,吃掉泾川的次子,救回了侄女。 后面的情节是:钱塘君因感激柳毅,又喜欢他的为人,欲强迫他与龙女结婚。但柳毅传书,只是出于义愤,本不求报,虽然内心喜欢龙女,但见钱塘君以势逼人,便严辞拒绝,拂袖而去。临别之际,柳毅见龙女亦有依恋之意,心中不免产生忧伤之情。后来,柳毅两次丧妻,第三次娶卢姓女子为妻,原来这卢姓女子便是洞庭龙女。龙女生子以后,柳毅便与龙女移居洞庭仙宫,并得以长生不老。 2.人物形象分析 ⑴龙女 龙女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不甘任人欺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 小说用龙女的悲惨命运谴责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龙女可贵之处,是她在迫害面前决不逆来顺受。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脱离苦海。她修书一封,藏于襦间,日夜盼望过路人为她捎信。荒野之中,行人稀少,到洞庭去的行人更难相遇,但她坚忍不拔,盼星星,盼月亮,“心目断尽,无所知哀”,然而决不绝望,日夜“凝听翔立”,等候希望之光的闪现。她拜托柳毅传书,深情地对柳毅说,事成之后,“当如亲戚耳”,流露敬慕之情。《柳毅传》全文还写龙女得救后再也不愿屈从父命,决意与她爱慕的柳毅结成夫妇。可见龙女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 ⑵柳毅 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柳毅落第回乡,心情自然是失意郁闷的,自己也非常需要别人的抚慰,但是当他路见牧羊女,见她“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便主动上前询问,足见他对苦难者的同情与关怀。听了龙女的泣诉和请求,他说:“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足见他的爱心义胆,自身的挫折和失意全然置之度外,激于义愤,急人之急,慨然允诺,传书洞庭。洞庭君和钱塘君都对他感恩戴德:“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这两笔有力地烘托了他的美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