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朝宗 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大甚,况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 杨龙友 果然如此,吾党之幸也。 李香君 (怒)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拔簪脱衣) 杨龙友 阿呀!香君气性,忒也刚烈。 侯朝宗 好,好,好!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向杨龙友)老兄休怪,弟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 [阅读提示] l《却奁》一出系据《李姬传》有关情节点染而成。试说明戏剧情节有了哪些改变,并推测作者作出改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戏曲人物侯方域的软弱性表现在什么地方?李姬的性格在《桃花扇·却奁》中有了哪些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解说] 1.《李姬传》记载,阮大铖“为清议所斥”,欲借侯生疏通复社陈贞慧、吴应箕,托“王将军”拉拢侯方域,事为李姬识破,阮大铖不能售其奸。《却奁》写道,阮大铖假“杨龙友”之手赠送“妆奁”,促成侯、李结合,以拉拢侯方域,缓解与复社的矛盾。侯、李未明真相收受了妆奁,待知悉事情原委后,李香君“拔簪脱衣”弃置于地,并帮助侯方域辨明是非。这一改写,造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香君的卓识远见,使侯、李际遇和明末政治斗争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有力突出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一主题。 2.“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侯生之言表现出侯生的软弱动摇和对党争认识的糊涂。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烘托李香君大义凛然的气节。(李姬传)中的李姬与阮大铖并未发生正面冲突,仅是私下从不“负至交”这一角度对侯生作了规劝,从而保全了侯生的清操。《却奁》中李香君直斥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表现了李香君斗争的坚决、性格的刚烈,也令侯、李爱情带上了鲜明政治色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