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第④段内容,你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中的“这条自然法则”指什么? 2.第⑥段中的“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一句中的“生物互联网”指什么? 3.第②③⑤段分别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不同内容的。 4.新病毒产生的渊源有哪两方面? 5.第④⑤⑥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 6.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第⑧段末句“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反其意,模仿该句,将下句填充完整。 从________角度来说,未来确实充满危险。 ——更多资源在“中学语文网”:http://www.zxyww.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答案】 一、qīn jiù è yùn niàng 二、1.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衷,内心。 2.为;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为,做。 3.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策,计谋。 三、1.不仅;而且 2.尽管;由于 四、1.举例子 2.下定义、打比方 3.举例子、列数字 4.打比方 五、(一)1.捕食;偷袭;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们的疏忽,几只斑贝的数量急剧增长,几乎“占领”了五大湖内的全部疏水管道,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及威胁。 4.作者在这两处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详略处理。第一个“斑贝”事例说明得较为详细,其中运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对比,说明其危害之大;第二个“天牛和红蚂蚁”事例,说明得较为简略,主要说明了它的危害。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不是重复,不能去掉。这句话是说“生物入侵者”不仅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构成威胁,而且对“物种的多样性”也造成威胁,使生物界的物种种类日趋减少。 (二)1.外来物种的引入虽然一时给新环境带来某些好处,但最终却会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2.“吃”的意思是缠绕、挤压至死。“旅行”的意思是入侵。 3.因为它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 4.一统 5.第一,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第二,阻塞航道,影响船只航行。 6.作比较。说明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危害更大。 7.总分总 8.新环境中没有与它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