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5)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尝贻余核舟一(量词省略)
    3、倒装句:
    (1)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数词后置)
    (3)其人视端容寂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整体感知:
    本文细致地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赞美了雕刻家的奇巧技艺(或“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核舟记》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3、文章结构:
    核舟记:总起(1)→→→分述(2-5)→→→总结(6)
    总起(1)介绍了王叔远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了“核舟”的主题。
    分述(2-5)具体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情形。
    总结(6)概括全文,赞颂技艺之精湛。
    顺序:船中间(船舱):第二自然段: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布局。
          船头(游览者):第三自然段:三个游览者的神情。
          船尾(舟子):第四自然段:舟子的发型、神态、动作。
          船背:第五自然段:题名和印章。
    4、本文写作特色:①观察细致,描写生动;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③富于想象。
    5、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
    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6、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7、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
    8、“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9、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