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众多的隐逸者一样,太祖醉倚古桥,把盏挥笔,狂书不羁,描绘醉人的月色。 月如银,云为水,桥如虹,在太祖的眼前浮动,在太祖的笔下复出,这稍纵即逝的诗情画意,被赋予了柔情,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 深褐色的古桥 平稳/而深沉,青砖的光洁,/青苔的柔和,/光亮的水珠在日光下忽闪。 明澈的溪流,宁静/而抚媚,山谷的清幽/桥两侧风光秀美/白的是杨,绿的是柳。 山谷宛如幻境/有心脏的搏动/蒙寐中犹闻妙曲/笛声伴着歌声/天空恬静而晴和/苍穹低垂,浮动飘舞/薄雾团团色如银/拂弄着岸边的树,水上的波 也许这就是太祖所追求的“桃花源”吧! 三 也许没有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太祖的桃花源就不会消失在那茫茫之水的深处,而只剩下古桥孤独的在风雨中哭泣。 桃花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太祖那种宁静淡泊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他的子子孙孙,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在子孙的心中淡了,与外界交际的能力也淡了。 沉默成了我们这个家族最大的特色。 石桥整整伴了太祖的一生,深深融入太祖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那青褐色的石砖似乎与山中风儿诉说太祖当年的故事,但太祖已成历史,那古桥的颜色也逐渐的变暗。 我曾经梦见自己佩戴着朦胧的百合花,在黯淡的怀中闪烁,憧憬着海市蜃楼。 年少轻狂,生活在那份淡然飘逸的生活中,心中难以顺畅。抱着华丽的梦想,却强迫自己呆在这淡然的桃花源中,那样的人生不免有些可悲。 太祖创造的桃花源确实很美,那种宁静、淡泊,会有许多人追求。 但它不适于有太多追求的年轻一代。 四 目光透过白云的空隙,把古桥上的石砖辉映,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印着古桥朦胧的倒影。 桥伏在水上,静静地,如上百年沉稳的驼峰,我们开始从桥的这头走向那头…… 【简评】古桥是一种象征。古桥上青褐色的石砖,古桥下映照云月的溪流,都是太祖淡泊宁静不求功名利禄生活的见证。太祖醉倚古桥,而孙辈要走过古桥,表现了二代人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生观。文章虽然着意营造太祖的桃花源,但结尾处年轻一代“从桥的这头走向那头”却力如千钧。文章写得富有诗情画意,读来耐人寻味。(蒋献强) 桥头上的我 寿昌中学 郑翠 桥头上的我已成为桥头的一道风景线了。 我来到这个小镇已有一些日子了,可我却从来没有看过小镇的风光。因为这里不属于我。这里很繁华,很热闹,可我漠不关心,因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个破钱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