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 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二)迁移过关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树高30米,寿命300年。大颅榄木质坚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这种树虽然也结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这13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300岁,可说是进入暮年了。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后灭绝是1681年,离现在300多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多岁,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实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