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诗情画意。 (1)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多媒体显示边塞奇丽风光,帮助学生想像。 选两位同学描述诗中的画面,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 (2)名句赏析 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提问:《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3)体验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沉吟品味,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圆”“直”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四、指导学生学习《渡荆门送别》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25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半个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强烈的时代精神,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胸怀,增长了他的社会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