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情感。 5.深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积累名句。 提问:《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又”把移步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描绘得宛然在目。当我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单欣赏了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更领悟到它蕴含的哲理思想——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只要有梦在,希望就在。 6.学生齐读《游山西村》,背诵。 六、比较阅读: (1)、比较《归园田居》《游山西村》两首诗的异同(从思想内容、情感、风格等方面比较。) 明确:两首诗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都选择了“一天”中农村生活的剪影,都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不同之处在于:《归园田居》是五言古诗,写了田园的劳作之乐,平淡而又富于情趣,朴素的语言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意诀官场、热爱田园、回归田园的意愿。风格质朴醇美。《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写自己在村民家做客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展示了农村特有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但不是决意归隐。因为诗人虽赋闲在家,但仍有志报效国家,所以仅有重游之念,而无归隐之意。诗风自然闲适。 学生齐背两首诗,默写两首诗。 (2)、《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两首诗都写了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试比较它们的异同 1.学生齐背《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2.比较鉴赏。 明确:两首诗都写了自己出游的经历,都展示了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写景技法高明,均有名句彪炳千秋,让世人时时吟诵。两诗景物描写皆融注诗情。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流露了诗人孤寂的心绪,《渡荆门送别》写出了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写景灵动,情韵悠长,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流露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以及初次远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七、课堂小结: 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如同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朗读吟诵之间,我们仿佛置身于奇特壮美的西北边塞,雄奇瑰丽的长江中流一带,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