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刚放榜没几天,中学部的老师就打来电话,让写篇稿子,等着带过来念念。你知道,高考完的人通常是连书桌都不愿靠近的,但我几乎是想都没想就接下了。本来,即使没有约稿,我也是要写的,现在,很庆幸,可以与很多人念叨念叨新东方与我的高考之路。 说一句文艺一点的话,就是,高考就像一次负重旅行,每一站都会有一个背包客陪我,过河的时候扶一下我,攀岩的时候托一下我,这个人可以有很多名字,但他前面总会冠一个名字--新东方。 正好三年,整整三年,从中考结束时的高中预科班,一直上到高考前的高考冲刺班,我都怀疑我是不是给新东方送了太多钱了,当然,他还给我了小小的成就和大大的欢乐。 犹记得第一次与新东方的邂逅,是上了高中预科班。那时才知道,英语课原来可以和学校如此不同。而很久之后我才明白,我见到各种奇特的老师而心中没有太大波动完全要归功于我在新东方的启蒙老师太过于强大。高中语法中穿插着各种各样的小故事,看似是天马行空的胡侃,却能从这一篇阅读引到下一篇,并能有效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笑得捶桌子是常有的事。也就是在那些愉快的氛围中,我开始对英语充满热情。 到了高二,便开始上雅思。其实并没有很强烈的愿望出国,当时也只是想提高提高英语成绩。从基础班,长线班到冲刺班,只差了最后的点题班,我放弃了出国的念头。我爸就一直说这钱花得冤,他不懂,这段经历对我有多重要。中学部的老师说,可以写写教你的老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串名字:Everest朱峰老师,朱瑞雪Julia老师,毕绪强毕老师,还有红红,豆腐,王梁老师,还有听说读写三级时的大麦。这些老师教给我的东西,可以用一辈子。从英语上,这段时间就是疯狂的背单词,疯狂的做阅读、看《经济学家》,疯狂的听BBC,疯狂的练笔。 对想学好英语的同学们,我只能说,有方法,但没有捷径。高三时同学们拿着维克多,英语四级抄啊抄,我应了个景,但最后也只抄到了S。但我从来没有真正头疼过他们,即使是高三的瓶颈期。因为这些事,我高二就做过了。一天五十个单词,写在一张纸上,把纸折成四条,一条英语,一条翻译,一条英语,一条翻译,这是晚上做的事。早上要做的,就是把它放在口袋了,上学去。路上背,课间背,晚上睡觉前背,一周三天背新词,四天复习。我不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这件事我也就做了两个月就放弃了。但是就这些词,已经足够应付高考了。所以,不要将你无法坚持当做理由,做一天,就有一天的收获,如果明天你还在做,这就是赚的。这也是我从新东方学来的。 当然,如果觉得枯燥,可以再看看看电影。记得暮光之城twilight出第一部电影时,枪手版没字幕,我看了一段就坚持不下去了,只听明白了Bella她养父是个棒球手。但是现在看《实习医生格雷》,日常对话能明白八九不离十。不推荐高三的同学看什么电影,但如果你是高二学生,看吧。不要藐视它的力量,高三我全部的情景对话题靠的都是高二看电影培养起来的传说中的语感。但是也不要乱看滥看,《当幸福来敲门》《辛德勒的名单》《死亡诗社》《PS I LOVE U》《LOVE ACTUALLY》(《真爱至上》)《生活大爆炸》等等,都是我高二看的,电影最好有英文字幕。 而高三了,收了心,寒假的时候吧,上了高考冲刺班。赵美人,林胖子,鹏浩老师,这些名字想起来,有一种战友的亲切。林胖子,当时那真的是逼着我们啊,写作文,改作文。晚上八点半下课,他拉着给我们改作文,一改就是一个小时,最后过道里阴森森的,我们从那儿关大门,想起来都觉得辛酸。还有就是鹏浩老师,这么斯文,没事儿就卖萌的人,最后撕心裂肺的喊"每天抄一篇阅读,记住了,每天抄一篇阅读",我一共也就抄了大概十三四篇的样子,但最后写作文,没词儿了就抄里面的句子,特管用。真的很感谢他们。 还有一点,这纯属是我的个人经验了,现在也没能论证出它的性价比合不合适,那就是整理笔记。如果是要上高三的同学,听好,这个暑假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重要!如果自己在家学不下去了,去市图书馆,上自习室,报个班儿,随你。英语《五三》是分章节的,你找一个活页的本子,一天抄一节,或者两天抄一节,以后错题也分类放在这个本子每一章节的后面,到最后这个本子会很好使。 最后,我想说,新东方教给我的,不仅是英语,更是一种态度。用老俞的话,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与诸君共勉!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